早晨一睁眼,打开李镇西老师的文章读一读,真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李老师的第一篇文章写的是:《我强烈呼吁,小学生提前放寒假》,李老师自己阳了,躺在病床上,以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的名义向教育行政部门建议:全国各地的小学请提前放寒假!
读着李老师的文章,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李老师是站在人的高度来看教育的,也是站在人的高度来呼吁的,更是站在现实的面前来说话的。最近很多孩子都已经“阳”了,已接近期末复习阶段,考虑到病毒的危险性,李老师发出这样的呼吁。
话说,我们是幸运和幸福的。我们榆林和神木早已放假,有序开展着线上教学,呼吁大家尽最大可能和努力做好防护。
李镇西老师自己“阳”了之后,也写下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同时写下自己能做的事情:读书。李老师写到,最最关键的是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将读书写作当做自己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命需要?有了这种需要,必然养成读写习惯;而这种“需要”和“习惯”,让前面所说的种种“正当的理由”,统统成了“借口”。
生病期间,李老师读完了《苏东坡全集》和《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写了《中国教育报》的约稿——书评。又开始读《汪精卫传》和《走出中世纪》……
作为李老师的粉丝,望着李老师,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最为合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慢慢地,我也成为一个读写爱好者,读写习惯也有了点。但是看到李老师在生病期间依然读了那么多的书籍,我真的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拥有读写习惯了。
李镇西老师,名扬中外,中国教育人皆知晓的教育家,理论、视野、高度,那都是天花板级别的水平,却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坚持读书,读那么多的书。我们还有何理由不好好读两本书呢?
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我也不由得扪心自问:是否将读书写作当做自己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命需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说,有一种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命需要,那是看手机。
早晨睁开朦胧的双眼,第一件做的事情,一定是打开手机,翻翻翻,刷刷刷……白天,手机总是放在自己目之所及的地方,一有空便会打开,打开,再打开……无数次的打开,无数次的沉浸其中,我们是有多么地爱手机啊!晚上睡觉前,再次捧着心爱的手机,看看看,乐乐乐。
当然,不可否认,手机中的确有重要的通知,重要的信息,需要常常关注。但是,手机不代表着现实生活吧,手机也不代表着生活的全部吧?
放下手机,将花在手机上那些无意义的时间用在阅读和写作上,多好。哪怕是将刷手机的一小部分的时间用在阅读写作上,也很不错的。慢慢来,转移注意力总得有一个过程。重点是,我们准备转移注意力了吗?
我们有读写习惯吗?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命需要的读写习惯,我们有吗?
反复问自己,反复反省自己,目的只有一个,在反省中醒悟,在反省中行动……
我们有读写习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