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配得感
一位姐姐说,上高中的儿子想要块表,这块表呢自己也能买得起,也同意给孩子买了。但孩子一直让妈妈给他提学习方面的要求,比如说考试达多少分了才给买。姐姐问要不要给他提要求?另外,孩子老说自己不知道为啥学习,提不起劲儿……
我说:孩子让提要求,有两个方面原因。在养育他的过程当中,我们经常性地把学习和物质挂钩,导致孩子一想要东西就和物质联系起来;第二个方面,孩子有不配得感,就是会认为自己不值得,不配拥有。
姐姐说:特别对,孩子就是有不配得感,以前学习进步了都会奖励他。
我说:不要提要求了,就告诉孩子,他配拥有,他也值得更好的。就因为他是咱的儿子,这个手表也是他需要的,咱家也消费得起,所以给他买。关于孩子不知道为啥学习,没劲,这个咱可以放在鬼谷上,让导师引导。有梦想的孩子飞得更高更远,所以梦想导航是鬼谷的重头戏之一,会花半天的时候,协助孩子们绘制自己的梦想……现在咋办?把孩子往第三方力量上引导,咱不知道咋说,就实事求是说看到你很迷茫,妈妈真不知道咋办,你看你要是愿意咱找高人指点指点咱?按流程推进,不着急。平时和孩子互动交流,多向未来,比如再过10年他28,咱58的时候啥样;再过20年,他48,咱78的时候一块吃饭,还带着孙子孙女,一家女围在一起,老娘我拄着拐打你,48岁的你笑着说现在还有妈妈打真幸福……
姐姐笑说:太好了,我都不会和孩子这样聊天。
我笑说:所以咱要提升和孩子闲聊的能力。
2.孩子跟朋友骂架咋管?
中午,一个家长朋友说有事找。我说要是不急的话,可以等晚上说。家长说很急要马上说。我一边吃饭一边听她说,听她说的事,我都笑了。她通过一定的方式看到初一的儿子跟同学骂架,互骂得超级难听。儿子也有错,先是发了一堆无聊的图片,对方就骂,对方还骂家长骂全家,最后儿子气得退群,删了这个同学的微信。家长朋友想找孩子同学的妈妈,说说这事儿,不能这么骂。朋友觉得自己应该保护儿子……
我说:首先我提醒咱一下,以后不要以任何方式看孩子的微信、聊天记录,好奇害死猫。咱提醒孩子微信上锁。
第二,咱想找对方,孩子同意了吗?很多时候家长好心办坏事,没事找事儿,就是这样的。
第三,同学之间骂架很正常。孩子会在矛盾冲突中学会人际关系处理。这咱都要管,那你永远有断不了的公案。骂得难听,谁让咱听了?我给你讲一个咱的老师学员给我讲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私底下说话很难听,说很过火的话,都正常。她有时候值班,会听到男生在宿舍说特别难听的话,包括对老师。她每次听到了,默默退回去,装作啥也没发生。曾经有一个老师因为这跟学生上纲上线,自己找了一身不痛快……所以咱趁早别翻孩子的微信了。孩子要是找咱了说这同学恶心了骂家长了,咱首先要肯定孩子对我们的爱,孩子为了父母而战,肯定孩子心里有我们,为了我们不惜和同学闹翻。听听孩子吐槽,大部分时候孩子吐槽吐槽又出去跟那同学一块打篮球都不一定。所以人家都和好了,咱还搁这气呢,没必要。孩子要是因为同学关系真气了,问他咋办?咋看待?准备怎么解决?需要父母咋支持?主打一个不求不助,主动权交给孩子……
3.有本事别去学校了
晚上,一学友说,初一的孩子成绩一直下降,班主任老师是他们的熟人,也特别着急。老师说他再下降都不管他了,还让学友过去陪他上课了。爸爸说狠话,再叫一次家长,就不让他去学校了。学友也把爸爸的话传给孩子了。孩子上学特别积极,不论咋挨批评、老师咋说,他委屈地哭完还坚持非要去学校。能看到孩子很努力,还主动要求听写词语,背书让妈妈检查,这成绩就是上不去。上次老师告诉孩子叫家长,孩子还很开心,说:原来老师还管我,不是不管我了……
听得我心疼这个孩子都要掉眼泪。得知她是实操班学员,我说:“上次班会听了吗?(没)为啥不听?老师和家长活活地把一个特别努力上进的孩子给打击得回家了那个案例好好去听听。这个孩子太让人心疼了。老师找就三步,去翻笔记。你和你爱人,我说直白点咱别生气,没那本事收拾残局还肆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号着孩子非要上学的脉,然后说话不狠不过瘾。
学友说:被爸爸带偏了。
我说:咱要是定海神针爸爸能带偏咱吗?孩子怼过来:妈,那我不上学了!你咋办?你过来找我哭也没用。多好的孩儿。看到孩子的努力就告诉他,听听孩子的心声,别搁那儿一直叨叨叨。
学友说:我还说今天晚上他回来,我就不理他了。
“哎呀,咱生气能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咱想通过气自己让孩子觉醒一下?再增加一点儿孩子的愧疚心?我再说得狠点,咱别生气。别作了。老师找咱,咱不知道咋弄,把这一切都压给孩子。咱要承担咱家长这一部分,别再霍霍孩子了。跟孩子聊,肯定他的努力,问他的看法,需要爸妈咋支持?做孩子的支持力量而不是消耗力量……老师让去学校就去,别说孩子,跟孩儿站一起双圈理论,共同面对问题……”
结果几个小时后学友又打电话说了过程。接到孩子就说了老师的反馈,孩子一听又要叫家长,说自己这么努力了,表现得可好了,咋又被叫家长了?直接委屈地哭了。学友又叨叨叨讲,老师这是重视你,怕你落后……
“咱太着急了,能不能回家说?让孩子先喝口水。别再讲道理,老师重视这样的话是要引导孩子自己体会自己说出来。老师为啥对咱提出这样的要求?老师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来提这样的标准?我们如何做能达到老师的标准?需要爸爸妈妈做啥?这个案例也是院长讲的,就是一个老师要求那孩子非得考第一。这些案例都可以举一反三,啥也不说了,赶快完整系统地学习……”
家长大脑里有完整系统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时候,孩子的每一次问题和犯错都是提升孩子的教育时机;家长大脑里没有完整系统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时候,孩子的每一次问题和犯错都成了你收拾孩子的时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