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札记|《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读书札记|《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作者: 稻粱谋 | 来源:发表于2022-01-05 17:59 被阅读0次

        精神病院里怎么会有正常人?正常人又怎么可能在精神病院里?你能否举例说出谁是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1887年,《纽约世界报》记者内莉·布莱,乔装成精神病患者入住一所女子精神病院,报道那里精神病人的生活状况。还有的正常人因为与家人观点不同,而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伊丽莎白就被丈夫贿赂医生后宣布为精神病患者,关进精神病院里达三年之久。伊丽莎白的朋友以她的名义请求人身保护令,陪审团只用了7分钟就宣布伊丽莎白是一个正常人。伊丽莎白后来出版了《囚犯的隐秘生活》,并记叙了其他女性被配偶抛弃送入精神病院的经历。在某些国家因持不同政见,也会被政府送进精神病院。如苏联时期的生物学家若列斯·麦德韦杰夫、“社会寄生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将军彼得·格里戈连科等名人。80年代末,为加入国际精神病学会,苏联大约有200万精神病人被改正过来,天知道,其中究竟有多少人属于纯粹的政治迫害,被鉴定为精神病。事实上,一个普通的苏联公民必须谨言慎行,才能免于患上苏联人特有的“呆滞型精神分裂症”。当然还有为逃避服兵役,逃避刑事责任,而贿赂医生而成为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戴维·罗森汉教授,卧底精神病院后于1973年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篇石破惊天的文章。也是苏珊娜·卡哈兰(因自身免疫性脑炎差点被误诊为精神病)追索戴维·罗森教授卧底精神病院的事实真相,探讨精神病院的发展和精神病诊断标准的演变,写作的一本书的书名。

        苏珊娜·卡哈兰关注的是如何定义精神病?如何区分正常人与精神病人?当下的公众,对精神病的了解又有多少?

      几年前因工作原因我曾进入过一所精神病医院的封闭病区,那里的精神病患者要么行动迟缓,目光呆滞,要么对人傻笑。空气仿佛在那一刻凝固了,我只呆了几分钟便离开了。眼见为实,我认为这便是精神病患者的真实,但我后来与精神科医生交流时,他们告诉我这是精神病患者服药后的状况,也就是说精神病患者并非我看见的或者想象的那样可怕。我不知道公众对精神病院、精神病患者是如何认知的,但影视作品大多把精神病医院描绘得阴森恐怖,那里的病人全都疯疯癫癫、胡言乱语、行为诡异,不可描述。在我小时候,精神病患者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称“疯子”,足以说明那时的精神病患者多么不受人待见,仿佛他们就不是人,失心疯的人怎么能被看作正常人呢?

        上世纪60年代,精神病学阵营内掀起了日渐高涨的反精神病学运动。美国精神病学家托马斯·萨斯甚至在《精神疾病的迷思》中断言“没有所谓的精神病”,他写到“如果你和上帝交谈,你是在祈祷;如果上帝和你谈话,你就有精神分裂症。如果死人和你说话,你就是巫师;如果你和死人说话,你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萨斯把惹是生非或离经叛道的人称为“寄生虫”,而精神病学正是压迫和控制那些人的工具。他还说,精神病学不仅让人感到压抑,还会让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变坏。斯坦福大学教授戴维·罗森汉受萨斯的影响,决定实施了一个卧底精神病院的计划,探究精神病医院的真实。他和另外几名假病人在事先培训过怎样把药藏在舌头底下不咽下去之后,使用化名前往精神病院,对医生说自己听到“砰砰”、“空虚”、“空洞”、“什么都没有”等声音。出人意料的是,他们所有人都被留下住院。除了一人被诊断为躁狂抑郁症之外,其他人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若干天之后他们被允许出院,原因是“病情缓解”。医护人员从未发现过他们是假病人。一旦你被当作精神病患者,那么你的一切行为都会被认为是病理行为。他1973年的实验报告,加速了对精神病医院的清除,精神病学领域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精神病院是多余机构,是采取暴虐治疗的场所。当年罗纳德·里根州长(后任美国总统)就下令关闭了三所加利福尼亚州立医院,并计划到1982年关闭所有的州立公共精神病院。美国精神病院的总人数从1963年的50万人减少到1983年的13万人。

        苏珊娜·卡哈兰(即《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的作者,差点被误诊为精神病的脑炎患者),通过多方求证发现罗森汉教授的调查报告存在弄虚作假,“假病人”的记叙与报告吻合度不高,数据来源不清。但罗森汉报告客观地促进了美国精神病治疗标准的完善,引起了人们对于精神病患者的高度关注。在书中, 苏珊娜·卡哈兰详细介绍了精神病治疗过程中的无知与野蛮,如肯尼迪总统的妹妹因智力障碍被作为精神病患者切除脑叶白质(这种治疗方法曾被广泛地治疗同性恋、吸毒的瘾君子),只用了几分钟她就退化到了婴儿状态,后来被送进修道院直至去世。还介绍了反精神病运动与民权运动结盟,兰特曼-彼得里斯-肖特法案,要求住院病人在“病人和工作人员比例最小、限制最少的环境里”接受治疗。监管法律更为严格,要求住院病人要么是严重残疾,要么是会对自己或其他被监管者造成紧急威胁的人。

      1980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在罗森汉报告发表7年后终于问世,让精神病学成功回归主流医学。第三版引入了“轴”概念。第一轴包含焦虑、厌食症、精神分裂症和重性抑郁症等疾病。这些疾病与第二轴中的人格障碍(边缘型、反社会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和发展障碍不同,被认为是具有持久性、顽固性和适应不良的痴情和行为模式。第三轴是指身体疾病,比如肝硬化、肺炎、脑炎和脑部肿瘤等。目前,美国已经在使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这本书既是对精神病治疗史的简介,又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纪事“小说”,呈现出社会对精神病认知不断的深入,医学科学的局限性。

      人类对精神病的认知在加深,对精神病患者的保护在加强,但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依然神秘,“如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依然还在探索之中,心理疗法甚至安慰剂的作用受到了重视。也许人类永远都解不开精神病发病原因,但人类对精神疾病的关注,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必然持续下去,因为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

相关文章

  • 读书札记|《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精神病院里怎么会有正常人?正常人又怎么可能在精神病院里?你能否举例说出谁是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1...

  • 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一觉醒来,天依然阴沉,绵绵细雨不紧不慢地下着,窗外的苦楝树在寒风中瑟瑟地发抖。这样的天气,早上和下午的光景是一样的...

  • 空•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云比太阳轻,先到达了地面,天空脸色有些暗,因为阳光还没来。 简单收拾了一下,和往常一样戴上口罩和耳机,打开网易...

  • 听书笔记|《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既然现实冰凉 而那梦幻又如此绮丽 为什么还要保持清醒呢?” 软弱的心啊, 这就是你偷懒的理由 任由虚无吞噬一个生...

  • 我与精神病

    正常人与精神病也许只有一线之差,因为我们作为正常人也常有自己是精神病的感觉。 “ 精神病”所有人可能听到这三个字...

  • 细思恐极,正常人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呢?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一个正常人如果被关到了疯人院里,那么该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呢? 今天就来将一部这样的电影...

  • 天才疯子有感

    看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感觉所谓的精神病只是所谓的正常人给不符合他们逻辑思维的人的称呼,谁是精神病谁是正常人,怎会有...

  • 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

    一独室,粗粗的布条各缚着她的双手双脚,分开来拴在了床的四角,一个不再挣扎的头直挺着,分明的一个展展的“大”字,下面...

  • 非正常待遇

    这是一个非正常人的世界,正常人被当作精神病对待。 这是一个可怕的世界,可怕的让人心寒。 正常人在这个世界无法正常生...

  • 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病

    假如你被当成精神病人抓进了精神病院,你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呢? 讲一个故事———— 意大利。一名负责运送精神病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札记|《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ah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