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源自民间,清初形成于山东、河北农村,流行于北方各地,后传至长江、珠江流域部分地区。有梅花大鼓、京韵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安徽大鼓、山东大鼓、胶东大鼓等二十余种。
大鼓的文学脚本称为鼓词,基本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体。作品(即曲目)有短篇、中篇、长篇之分。短篇只唱不说,中、长篇则有唱有说。人们往往称唱短篇为唱大鼓,唱中、长篇为唱大鼓书。大鼓的唱腔音乐结构为板腔体,唱腔曲调多源于流行地的汉族民间音乐及地方小调,并用当地方言语音演唱。音乐唱腔是区别不同大鼓曲种的主要标志。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伴奏乐器、唱腔等也有所不同。大鼓的表演以叙事为主,唱词一般是七字十字句,曲调高亢激昂。大鼓演唱的曲目以短篇居多,兼唱中长篇,演唱历史战争故事和男女爱情故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很受群众喜爱。
各类大鼓中以京韵大鼓最负盛名。它是由木板大鼓改革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流行于北方。由于前辈艺人汲取了京剧的发音吐字方法,用纯正的北京音演唱,具有浓郁的京味,故称京韵大鼓,也叫京音大鼓。
唱腔丰富多彩,基本腔调有适于叙事的平腔,表现激昂情绪的高腔,表现平缓轻松情绪的落腔,用于全曲结尾的甩腔和变化多端的起伏腔。
京韵大鼓还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因此韵白在说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别有风味。以演唱短篇为主,适宜反映现代生活。
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歌,是一曲交响乐队伴奏的京韵大鼓,曲调激越高亢,振撼人心。其实,过去的京韵大鼓从来不用交响乐伴奏,它只是曲艺中“大鼓”的一种。各类大鼓的演唱,都由表演者右手握锤击鼓,左手持板打拍,边敲边唱,另有二三人伴奏。
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另外有时也会有四胡、琵琶、扬琴等。演员自击的鼓,也称书鼓,其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鼓架依不同曲种有高矮之别),以鼓箭(竹制)敲击。板有两种,一种由两块木板组成(多以檀木制成);一种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去宣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为传统文化发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