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就和大家谈过修行源于生活,很多人走向修行就是为了改变自己。可能是改变自己的性格、处世方式、生活方式等等。而若偏离了这些,去做一些偏激的事情那就偏离了修行的目标,慢慢的就会着魔了。所以修行的最终目标就是改变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性格使然,许多人不知不觉中会做出一些与自己思想不同的行为,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影响。就拿我来说,性格遗传的问题,对于很多事情都会带有懒惰的心理,说话冲动,语速快而不清楚。这些都是先天带来的,但是经历了社会教育,就会懂得要去改变,这就需要时常提醒自己:照见己身,遇事唯定。
修行修己,既定了修行的目标就要制定相应的修行规则。生活中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无意思产生的,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把问题记录下来。你要修改哪些问题,首先要明确。然后记录下来,那么这些问题如何改成,需要通过什么手段,也记下来。这样,把这些制定的方式融入到生活中,来慢慢的约束自己。比如喜欢睡懒觉,那么就给自己制定早起的习惯,一个月内早起的次数。或者需要跑步,就计算下一个月内跑步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给自己制定太遥远的目标,这是不实际的,只有慢慢的提升才能最终改变。或者有些人犯口戒,那么就记录这个月犯的次数,要求自己下个月要减少。等等,有许多可以借用的方式来改正自己,当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修行从来都不是快速的。这边推荐一个比较切合的APP-掌中佛,里面的一些修行记录方式就很不错,也比较适合我们日常的修行。大家可以看看适不适合,
通过修行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很多念头的产生都发自内心。什么样的内心就会发出什么样的果。对于那些需要修正的,我们应该保持警惕的心理。然后通过身体的行为来加以控制。这种控制不仅仅限于行动,也包括语言、神态等。
从比较科学的角度讲,从心中的感受处来解决问题,就是在心念处着手,这是从起点入手。从止观入手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从法念处涿州。当从行动上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从身念处开始着手。而生活中,最贴切容易的就是身念处这个框架下进行修行。
心中所想,确认所想,付诸行动,这都需要一个过程。而最终所反映出来面向社会的就是最后的付诸行动。而大部分想通过修行来改变的就是这个方面。而如何改变,就像上文所说的一样,通过行动来慢慢的修正自己,这才是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