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状态,体现的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中医概念——胃气。胃气与所有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有胃气则生。《素问·至真要大论》经说:“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
无胃气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对于一些大病重病患者来说,如果还想吃、还吃得下,病势即使看着严重,也有挽回的余地;如果连饭都吃不进去了,就算病势看上去很轻,也不容乐观。
胃气,首先说的是脾胃的消化功能,也就是有食欲,吃得香,很快能把食物消化并转换成身体的气血能量。
其次,人体的各气都是水谷精微的能量运化而来,所以人体的各种气,也都可以说是胃气。身体所有脏器的功能,都要以胃气为本。很多慢性的问题,比如鼻炎、过敏,脾胃虚弱等等,都可以从胃气的角度来下功夫。
因此,想要有个好身体,必须先养好自己的胃气。
养胃气的食物需要符合这两条:第一,让胃足够温暖。第二, 让胃有充足的津液。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85957/cd44e338dc1cf7a6.jpg)
养胃气的粥:太极米浆粥
太极米浆粥是台湾的老师紫林斋主从经典《伤寒杂病论》中总结而来。
太极米浆粥与普通的粥,虽然原料都是大米和水,但对身体的疗效是天差地别的。原因,就在熬粥的细节上。
首先,熬太极粥用的米,一定是粳米(俗称珍珠米)。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85957/fdb2013043baf275.jpg)
粳米形状短、圆,颗粒饱满,一年只种一季,漫长的生长期意味着粳米里面富含的水谷精微能量更充足,熬粥时也更容易熬出浓度,熬出浆感。
其次,熬煮的时间不同。
在四川,我们平时喝的稀饭,通常是熬煮一小时左右,熬出来的水米经常是分离的,米是米,汤是汤。而且米没有完全化开,还保留着大米的形状,不够好消化。
广东朋友熬粥有一个标准:必须把米粒熬烂、熬透,形成水米交融的“糜粥”。这种粥熬制时间更长,比起稀饭,它已经好消化了很多,有一定的养胃作用了。
而我们今天说的太极米浆粥,比起糜粥,熬制的时间更长一些,消化的难度也降到最低。
最后,太极米浆粥,是粥,更是药。
粳米,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气。《伤寒杂病论》中多次用粳米作为药材,糜粥也常常作为治疗过程中的辅助品,帮助药物更好地被身体吸收,提升药效。
粳米熬成太极米浆粥,是模仿伤寒杂病论里的用药标准,把粥熬成了“药”。通过这种熬法,能够最大程度释放粳米里面的“水谷精微养分”,也将粳米补正而不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太极米浆粥里只有粳米和水,特别温和,不会有任何的“偏性”,因此,从刚开始吃辅食的小婴儿,到百岁老人,都可以放心地喝这个粥,并从中得到滋养。
日常吃,就能养胃气,护阳气,补津液,扶正气,改善身体的方方面面。一点也不夸张。
最佳的选择是早起空腹先喝一碗,这个时候胃气初升,一碗温暖的米浆粥正好能给到身体最需要的能量。
标准煮法一之明火
【材料】
粳米:160毫升(珍珠米)
水:4000毫升(一般的清水即可)
米水比例约 1:25(左右)
可以根据米的出浆量和水的蒸发程度来适当调整米水比例。
【步骤】
①将粳米洗净后备用;
②水煮至沸腾后,将洗净的粳米下锅搅拌;
煮至大滚后转中小火,在维持连续沸腾的状态下,持续熬煮两小时,期间需要时不时搅拌,以免米粒沉底焦锅;
③经过约两个半小时,米粒已开花,逐渐消融。
标准煮法二之慢炖锅
假设慢炖锅内胆为4升
【材料】
粳米:190毫升(珍珠米)
水:3800毫升(一般的清水即可)
米水比例约 1:20
(每个人要根据家里的炉锅米水的情况来做微调。)
【步骤】
①粳米洗净后备用,烧水壶烧开水或天然气烧开水;
②将烧开的沸水直接倒入慢炖锅中,再将洗净的粳米倒入慢炖锅中搅拌均匀,尤其是把贴在锅边的米粒搅拌开来,防止粘锅,搅拌好后,盖好盖;
③熬煮8—12小时,早晨起床后,再搅拌搅拌,直接过滤,这样就能在早餐前空腹来一杯太极米浆粥啦。整锅米浆粥的体积约有1800毫升。
标准煮法二之高压锅
此处以6500毫升容积的高压锅为例。
【材料】
粳米:150毫升
水:3000毫升
【步骤】
①锅内放入水与洗净的粳米;
②上盖加锁,开火加热到开始加压的状态;
③用最小的火力让压力在二线的位置维持约30分钟;
④关火,自然泄压。之后开盖,将内容物搅拌均匀之后,开加热到微沸的状态;
⑤重复②和③的步骤,再加压一次;
⑥第二次开盖加热,以中大火稍微收一下汤液,则甜糜的浓度会更高。
说明:
1.由于加压原理的限制,粳米加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锅体容量的二分之一;
2.水大约是粳米的20倍。因为加压的过程中,液体不会因为蒸散而减少,也缺乏搅拌的混合力道,所以需要在最后额外进行收汤、搅匀的手续。例如:若是用6500毫升容积的锅体,粳米加水最好不要超过3250毫升。就像煮法二一样,如果放入150毫升的粳米,以及3000毫升的水,所有食材的体积总和就在限制以下,比较安全。
以上几种标准煮法,熬粥完毕后,请准备40目左右的过滤网将米渣过滤掉,只喝纯粹的米浆。
滤渣这一步也很重要。我们每次熬药都会滤掉药渣,这里的米渣也是一样的,养分已经全部在米浆当中了,多余的部分丢弃就可以。
几个煮粥时的要点:
①太极米浆粥仿照药用标准,最好使用短的、圆粒的粳米熬煮,其他米种都不适合熬太极米浆粥哦。
②请先用标准煮法一,明火熬一次,看看是否成功。体会到熬米浆粥的“手感”之后,再换别的煮法,才知道自己是否熬达标了。
③米粒不可冷冻、不可打碎、不可提前用冷水浸泡,因为这样会让粳米中的水谷精微(养分)流失掉。
④熬煮过程中不可加水,特别是冷水;否则不利于发挥粥的功效(水性本寒)。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85957/758a863abda71084.jpg)
⑤“锅气”要足,且不可中断。熬米浆粥的关键就在于火力要持续保持充分沸腾,把米粒熬烂直至浆液形成,一气呵成。
⑥过浓、过稀,喝了都对身体没有好处,反而有可能给身体造成负担。
⑦再加热时需要多加留意,以免锅盖等处的水气倒流。
怎样判断自己熬的太极米浆粥是否达标?
①喝着没有水汽感,没有丝滑感、饱满感。可以与汤汤水水的稀饭比较,稀饭喝起来一般会有寡涩的感觉;
②米浆的浓稠度:
最后的米浆用勺子盛能挂壁,不稀也不浓稠,有熬出糜泔的筋感,冷却后能成晶莹剔透的米浆冻。
如果浓度不够,米粒化得不够开,米浆凉了之后,上层会有很多水被推出来,或者是流动度太高,根本无法形成「米浆冻」。你会发现,其实你喝的还是稀饭,米汤,不是「太极米浆粥」。而已经形成的「米浆冻」不是那种死板的、特别硬块的,是可被晃动的,用勺子轻轻就能划开,加热后可恢复流动状态的。(尊重身体的体感,以自己喝着舒服的浓稠度为宜。)
③要熬煮到最后的米渣完全被熬烂掉,看不到完整的米粒,只剩一层薄薄的米皮。米渣我们当成药渣直接丢弃就好。
熬太极米浆粥,需要花点儿时间,有点儿耐心,所以也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把一碗达标的米浆粥熬起来,呵护起一生需要养护的脾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