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睁眼第一个动作必然是打开微信,因为每天都得打“早起卡”,但一般是不允许自己非微信时间继续逗留的。但有时面对铺天盖地扑面而来的信息,会禁不住快速刷文,又因为挂念着计划中要着手去做的事情,便匆匆又匆匆,甚至,遇到感觉精华好文只好点收藏暂时存放,再找合适时间去读去整理,这一合适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排队在那里的文章越来越多.......
接下来,即便在碎片时间可以打开微信,也是精力与能力都不足以应付日益汹涌的信息量,除了五花八门的公号文章,各类主题的交流群也是红圈闪耀热闹非凡,为了不让自己掉队,兴趣所及,无不参与。有时候,有选择,但没有主次侧重,大多数群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群,空耗时日,日复一日。
还有那个原本生动亲近的朋友圈,自从被大量广告占据,就开始变得面目全非起来,也就失去了打开朋友圈的热情......
纷纷扰扰,浅尝辄止,变成了自己网络生活的真切面貌,一时不知如何为微信定位了,它真成了碎片化的帮凶了吗?它真是虚拟的一无是处吗?
想想,似乎也不完全这么回事。参加易效能时间管理的线上课程,不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是也在不断践行、完善着各种时间管理方式?不也积极通过各种活动去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参加尹老师的“思维导图超好玩”21天共读一本书活动,不也坚持下来了吗?完成了,不也找到了自己身上那么一丝韧性?
好报每四期写作群的一个收获是对自己有一个明确认识:发现自己是一个敏感却不细腻,又有那么一点着急,同时不擅长使用文字表达的人,究其原因,和自己生性粗糙不善观察,又无太多体系的阅读积累有关,还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尚存追求美好的内心,愿意超出舒适区,自我重塑的一个人。
凡此种种,不是也实实在在的吗?为什么依旧纷乱,还有焦虑呢?你不努力,别人没办法和你愉快地玩耍,你努力的琐碎忙碌,只平添一份焦虑。
不能明确自己要什么,怎么要,这应该是核心,把忙碌当作努力,自欺欺人而已。心贪,是因为失去的太多,急于有所得;着急,是因为自己习惯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思考;拖沓,是因为内心下意识地回避;失序,是因为没有强制整理、定期检视的好习惯......。而这一切的关键,也许是:现在是想要“东”,还是想要“西”呢?做哪几步才能达成目标?想明白了,问题就解了。
我已经知道失去了什么,也知道了当下需要的是什么,将来想要的是什么了。虽然,目前还依然不能摆脱生活的辛劳,却也渴望把内心的美好释放,去感受、去记录能折射阳光的每一颗水滴。
如果不从当下的重点着手,一切设想都将归于虚拟。进入六月,整理了微信公号和微信群,把重点关注的重新作了排序,每月的阅读重点与行动计划也一并调整。
参加“每周写作群”作为六月新开始吧!
很少能在一个群里遇到那么多灵魂相似的人,遇到那么多才气侧露的人,无论是交流还是旁听,都能有不一般的发现,每一个不同个体的不同生活历程与感悟,都那么新鲜有质感。
在有挑战的写作群里重建自己的“心流区”!做不了一个有才华的人,至少可以做个有趣的人,做个乐于自我探索的人。
唯有一心愿:把时间当作一生相伴的朋友,把朋友当作时间孕育的茶汤,一起相守品味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