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真情电影漫谈
鹿晗的《上海堡垒》 为什么不能拿奥斯卡,聊聊奥斯卡颁奖机制

鹿晗的《上海堡垒》 为什么不能拿奥斯卡,聊聊奥斯卡颁奖机制

作者: 爱做太空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15:07 被阅读0次

第92届奥斯卡已经落下帷幕,谁也想不到韩国电影成了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成为奥斯卡92年历史中首部获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电影。

寄生虫

作为一个热点话题,每一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前都有一番激烈的讨论,谁都希望自己喜欢的电影能在奥斯卡发光发彩,若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不合一些观众的预期,倒也免不了观众们的批评之声,政治正确导致的投票结果是往年奥斯卡最多的批评之声。那么,你是否真正了解奥斯卡的投票机制呢?

首先,我要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样的批评者根本不了解奥斯卡的投票机制,更不懂什么叫政治正确。

奥斯卡颁奖典礼在这92年来,已经发展出一套非常成熟且合理的投票机制,在了解这套机制后,我不得不佩服人类智慧的高度,同时,这套机制也仍然存在一些公认的,甚至可以说严重的漏洞,下面就让我们好好聊聊这一套规则。

一. 不得不聊的的背景

首先,你要知道,奥斯卡是一个商业的颁奖典礼,所以,它必然会有一个主办方,奥斯卡主办方的全称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演员在领奖后总会说“感谢学院”——而学院里的人被称为会员,这些会员由受邀请和自己申请产生,时至今日,学院已经有了8000多名会员,他们来自各个国家,从事电影相关的各行各业,有导演、演员、编剧、摄影、声效等等,这八千多名会员构成了整个奥斯卡奖的投票群体。

我们可以拿电影《上海堡垒》做例子,聊聊奥斯卡的评选流程,这个奖项的评选分为三个过程:提交、提名、最终投票。

首先,提交的作品必须在洛杉矶一家商业电影院起码持续上映七天,每天起码进行三次商业放映,这就是《上海堡垒》不能申请的原因之一。

那么假定《上海堡垒》花了大价钱终于成功提交了,下面的提名阶段相信也会让鹿晗剧组吃点苦头,这八千位会员将会全部参与最佳电影这个奖项的投票,而剩下的奖项将会由各个领域的会员投票,比如导演组投出最佳导演,化妆组投出最佳化妆。也就是说,鹿晗想获得最佳男主角,他的表现必须给演员组看一遍,相信影帝们必定会为鹿晗精湛的演技所震撼。

鹿晗大战外星人

二.  改革前的投票规则

奥斯卡的投票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本每隔几届就会对其投票规则进行微调,

但其大规则其实是只经历了两个过程,其最开始的投票规则叫做“简单多数投票制”。

这个规则非常容易理解,就是这八千名会员每人一票,投给自己喜欢的电影,最后记录每一部电影的总得票数,最终确认提名和获奖名单。

这个制度看似简单,也非常公允,实际上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问题。

第一,每部电影得票数的绝对数量太小。

每年参与提交奥斯卡的电影有几百部,当这八千票落到这几百部电影上,最多的电影可能也只有四五百票,这票数只占总票数的百分之六,根本无法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不管怎么投,大多数人都是不满意的。

第二,造成策略性投票的结果。

这是简单多数投票造成的一个非常恶劣的结果。我来做个假设,假如你现在很喜欢反响平平的《上海堡垒》,但与此同时,你对现在呼声最高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非常痛恨,简直是恨之入骨,所以,你为了确保《三枪》不能获奖,你会转而去投呼声第二高,同时你又不那么痛恨的《无极》,到最后,选出来的电影只能代表你不讨厌的电影,而不是你最喜欢的电影。

三. 改革后“完美”的投票规则

后来,奥斯卡的投票规则由“简单多数投票”改成了“排序复选投票”,这是人类前五大流行的投票方式之一。

这种计票方式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票数可以转移和过半数停止计票。

首先,假如学院要从几百部提名电影中选出一个最佳电影,那么它会要求投票者对其中最喜欢的五部进行排序,也就是说,投票者不再只投一部电影,而是要投五部电影,并把这五部电影按你的喜好排一个序,投出你的第一志愿到第五志愿。

下面的内容有些复杂,所以我做了几张表格。

首先,这五部电影会按照所有人的第一志愿进行计票,假设结果如下图

第一轮投票结束,没有电影的得票超过半数,这时,首先要把票数最低的电影《小猪佩奇》踢出,再把投给小猪佩奇的人的第二志愿导入到剩下的电影中,如下图产生第二轮投票。

在第三轮投票中,我们再次将票数最低的《无极》踢出,由他们的第二志愿产生剩下的结果,如果他们的第二志愿属于两个已经淘汰的电影,那么就按照第三志愿以此类推。

最终,《上海堡垒》的票数超过半数,票选结束,《上海堡垒》成为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 

这一套排序复选投票制完美解决了简单多数投票的两个弊端。

首先,最终获奖的电影必然是超过半数的支持率,就算你的第一志愿没有拿奖,那么可能你的第二第三志愿最终成了最佳电影,这会让大多数的投票者有参与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投票中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同时,策略性投票将会失效,你将会有五个投票选择,通过排序将会大大减少你个人厌恶带来的恶果。

聊到这里,你是否也觉得奥斯卡现在使用的这套“排位复选”制度简直就是个完美的制度,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事实上,按照阿罗不可能定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投票制度,我们只能根据自己想获得的结果选取时候自己的投票方式。

那么,听起来这么完美的制度到底有什么弊端呢?

四.“完美”制度的灰色地带

这套制度有不少缺点,在这里,我举一个简单也是最适合奥斯卡投票制度的缺点,那就是权重不稳定。

讲的比较极端一点,假如11%的投票者的第一志愿是《上海堡垒》,0%的投票者的第二志愿是《上海堡垒》。而《2001太空漫游》被投的第一志愿是0%,而第二志愿却高达100%,也就是说大家都比较喜欢《2001太空漫游》,但是这时候《2001》已经被淘汰了,少数人喜欢的上海堡垒却晋级了,这第二志愿的投票将会变得没有意义,一切都将回到简单多数制投票。

五. 某某电影拿奖真的是政治正确吗?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你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奥斯卡的本质是一个美国的、商业的颁奖典礼,它能选出的必然是带有商业话题价值的优秀作品。在近几年,学院的会员当中,少数人种,女性,年轻人的比重在飞速的增长,这是政治正确吗?这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奥斯卡的商业需求,使得它的会员必须代表美国大多数人的视角,你总不可能年年都让六十多岁的白人老头评奖,评出来的年年都是《爱尔兰人》,这样谁还看奥斯卡啊。这种增加选民多样性的方式,是为了保证收视率,为了商业合作,为了恰饭。

比如今几年饱受政治正确困扰的《月光男孩》《绿皮书》《水形物语》,正好代表三个所谓的政治正确方向:同性恋、黑人、种族。

首先,你真的觉得《爱乐之城》比《月光男孩》好吗?或者说你真的觉得《月光男孩》比《爱乐之城》好吗?先抛开看电影本来就是私人化的这条概念,排位复选制度导出的必然是温吞的,而不是激进的结果,因为排位复选制度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或者说大多数人潜意识中的喜好,如果说是会员们选出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不如说是排位复选制度选了这奥斯卡最佳电影,所以我说:我们只能根据自己想获得的结果选取时候自己的投票方式。会员的成分,直接导致了奥斯卡选出的是那8000名会员和会员背后代表的那批人心中的优秀电影,而不是你心中今年最好的电影。

所以,建议大家放下手中的键盘,拿起薯条爆米花,看颁奖的时候该吃吃,该喝喝,人家颁奖本来就是图个乐呵,图个喜庆,顺便给同行们一些肯定,你又是哪块小饼干,你懂个锤子^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鹿晗的《上海堡垒》 为什么不能拿奥斯卡,聊聊奥斯卡颁奖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ll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