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今天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一点点做法,讲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信其道,才能亲其师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给孩子们接触的机会少,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这位任课教师?这是开学伊始,我就考虑的问题。
信其道,才能亲其师。我首先从业务上下功夫: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精讲多互动,课后精炼多了解。不打无准备之战,我把日常的常态课,按照优质课的标准要求自己,研读课文,利用网络媒体平台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课例。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不单是主导者,也是参与者,亲临学习场,角色的转换,能够及时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演课本剧,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我来讲笑话”等多种活动,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上一节课就是师生一起经历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成长和快乐。温故而知新,只讲不练,就如纸上谈兵,双减政策落地,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每课结束后,我会针对本课练习题,进行筛选甄别,挑选有代表性的题进行统一讲解。学生有差异,针对学困生,我用“帮一帮,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举行了“拜师会”,用仪式感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就这样教室里营造出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二,借助媒体培养语文能力
现在网络媒体多元化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多种渠道学习的空间。语文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达成这目标,我利用“途途朗读”打卡阅读:“双减背景下增阅读、勤朗读,通过“开口朗读”促进孩子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通过“晨诵暮读”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从培养孩子的语言自信,提高青少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北大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这句话再次说明“朗读”对孩子的影响。我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小程序打卡里,我们师生一起,从“寻找古诗词里的春天”,再到“河南网络经典诵读”到“毛泽东主体诗词”,再到母亲专题以及课内阅读……孩子们每天用朗朗的读书声开启一天的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了培养学生的毅力,我每天把自己坚持阅读打卡发到家长群里,用自己的行动引领学生。正是这样的坚持,有一大批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为了让孩子们乐于写作,我每天都把自己在简书上写的文章分享到家长群里,这些文章有随笔,有学生活动,有读书感悟……用行动告诉孩子们——写作其实很简单。
听说读写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有益的活动,为孩子们感受语文的魅力。
三,家校共育,孩子茁壮成长
教育从来就是家校共育的双向奔赴,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用书信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截至目前,已给家长写书信十二封。正是这种文字交流,使大部分家长理解了老师的辛苦,知道了孩子们在学校的点滴表现。受到了家长的一直好评,我也受到了家长的尊重,田嘉诚家长这样说:“感谢段老师对田嘉诚的厚爱[玫瑰] 我经常在办公室跟同事们说,今年孩子能遇上段老师和王老师真是我们的幸运,孩子不仅养成了读书打卡的习惯,而且情绪愉悦,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段老师您自身的坚持写作,让我和孩子也经常津津乐道,这不仅影响着孩子,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以前我自认为自己还算个勤奋的人,和您一比,我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得到了一种激励。所以,我常说:不管田嘉诚的成绩如何,这些好的习惯、好的学习状态对孩子将会有长远的影响,再次感谢段老师!”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遇到这样的家长,我是多么幸福!
总之,和学生在一起,共同努力,一起成长,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同行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传授给他们的不仅仅有知识,还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快乐。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