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答案一直在自己手上,只有自己能让自己发光”。发光的王君老师和余映潮老师深深影响着我,这样的光让我汲取甘露,更快成长!
期待,惊喜,豁然,听王君老师课的三种内心感受。当题目《这么爽的人生,你敢不敢要》一亮出,我就明白,这是一节不普通的课,一节独特的课,一节令人难忘的课,一节非常有特色的课。
思之奇是我最为之惊艳的想法。王君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对新知的探究,自由发言,大胆创新,老师的引导思路奇特,学生的思维惊奇,正是由于王君老师思想的滋润,才会有课上绽放美好的灵魂之花。
同时,王君老师的课角度奇特,回想自己讲《陋室铭》时,只是从表面来单纯的分析文本,没有深入的研究刘禹锡,并对他的人生与诗属于似懂非懂,一点儿也不深刻。王君老师做到了很好的融合,她的课真正地做到了开掘文本的当下意义,赋予了经典时代气息。打通了教法、读法与活法,实现了语文疗愈功能。在本节课上,她通过引导进行了三次思辨:今人之歌唱,今人之研究,今人之追问。每个问题既融合了刘禹锡的诗,也融合了他的一生,通过现代人对刘禹锡作品的分析与创作,来感受刘禹锡的“爽”。一个“爽”字。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河,动情又豪爽的朗读,吟诗又讲故事的介绍,畅言又通历史的分享,学生与王君老师完美的合作成就了这节精、奇、喜的课。同时,从王君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王君老师的课融合了文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她的文化修养,告诉我要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教育人。
再观王君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发现进入本课的点很“新”:月是空明之月,人是 之人?研究苏轼的角度很新:苏东坡和妻子、苏东坡和同事、苏东坡和兄弟、苏东坡和自我。她的本节课如消涓流水,给我流畅,舒服、轻快的感觉。更如巨大的宝库,从一个点挖掘出了更多有关本节课的宝藏。巧妙至极让我眼前焕然一新。王君老师的课足以彰显她的教风与气质,让课堂烙上了她独特的风格,达到了一种课堂的佳境头—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也做到了一种课堂的传递—爱自我,爱天地,爱众生。
听了余映潮老师的课,我很认同语文课上应该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品析语言。老师讲的再怎么精彩,如果不是学生自己体会到的,那么这样的语文课便是无效课堂。余映潮老师在《记承天寺夜游》和《散步》中非常注重朗读,通过观摩《记承天寺夜游》我学会了“读诗诵诗,品诗绘诗。他主张古诗文教学重在多读,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他要求课堂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大声的读,细细的思,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语言的妙用。一课一得,一课一练是他课堂的主打色。当然美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感受力的很好办法。
聆听余映潮老师的讲座,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课,我懂得了古诗文教学教师要做到:真、美、实、新、丰。课堂设计要简洁有序,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渗透进课堂,讲授给学生,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古诗文教学要在不断美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品析一个字、一句诗,整首诗的妙处。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沉浸在诗词歌赋的世界里,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余映潮老师的讲座更加坚定了我的语文教学信念,语文课就应该是语文课,语文课就应该研究与语文有关的事情。课程标准也提到,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跟着余映潮老师,我再次领悟了他的“板块式教学,主问题设计,诗意性训练”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明晰,学习目标具体,课堂训练有序,学生学习有得。重基知,重品析,重朗读,重积累,重练笔。他是真正走出了一条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语文教学之路,他简约而不简单,余映潮老师的课,不是春风,胜似春风,让我一颗蒙昧的心,一点点透亮;让我焦躁不安的心,一点点平静!
王君老师的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深深读、细细品、慢慢悟。从而让语文教学充满疗愈的温暖。余映潮老师的大,照见了我的小,问道语文,仰望映潮,这个寒冬,因为有了余老师,我懂得:趁着年轻多做事,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上练本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