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
黑土地,南瓜秧,呼兰河畔……

黑土地,南瓜秧,呼兰河畔……

作者: 春韭绿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16:31 被阅读0次

        旧桃换新符时节,在我十岁左右的记忆中,是最美好的时光。

        那时,天气阴沉,几只灰燕飞过,再过几日,斑驳大门两旁卷起了褪色的对联,农忙时节忽至而来。

        阴过便是蓝,静谧的安详;冷过便是暖,舒展的蓬勃。

        我的故乡最缺少的就是潺潺的溪水。识字不多的母亲从县城刘姨家给我带回来一本她感觉中的《老人与海》,操着一口浓郁西北口音的老师告诉我们那是一个坚强的老人故事,翻开已无封皮的书页,第一句是“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我不清楚那个描写的地域在哪儿,只感觉那是一个舒服的画面,在我的小脑瓜里,有溪水的地方,有塔的地方,就有家的味道,无关乎老人和女孩子从何而来,为何而生。直至上大学之后,才知道那一句源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没有水的故乡,村子里只有一口井,父亲外出讨生活,母亲每天清晨挑着扁担来回一趟,伴着两只铁桶碰撞水缸的清脆响,母亲开始刷锅,添柴,焖饭,袅袅炊烟升起,一天又来临了。

       那时的感觉,没有溪水,有井的日子,就有生活的快乐。

        而后从懵懂的初中步入成熟的高中,内心开始翻滚着讨厌泥土飘起的扬尘,抵触我来自乡间的土疙瘩生命,幻想着冲破淤泥勃发的再生。母亲的眼睛开始饱含渴望与欣喜,她的汗水多样地淋洒,她懂得了时光不再是昼长夜短的耕作,不再是披星戴月的锄头光景,她掰着指头明了高考倒计时的含义,她开始将心注入一个生命走向另一种心绪成长的地方。

        井水带来了生命,也带来了白屋红瓦的变迁。而今,几户常住家庭分散在高矮不平的村寨格局中,老人在热炕上述说着过去,眼里望着茫茫黑土地,心中盼望着儿女归家,说着岁月安好,好在吃喝不愁;念着儿孙安好,好在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辈轮回。

        每个家族的母亲,一代一代将这些期盼注入孩子的生命中,倾注下思想土塑者的灵魂,不断地生根、发芽、成长。生命之根永远在那片土地上,在那口沉睡的井水旁,她饱有踏实、自善、纯朴、灵动。踏上方圆村落,一听十里乡音,哪怕是争争吵吵,心里的平安都是彻底的,纯净的。白天喜欢追逐太阳,黑夜不禁抬头跟星星说话,人,也许踏实了,才有希冀靠近一切,喜爱一切的勇气吧。

       村东头的枯井慢慢被掩埋,管道将水悄悄运入每一家,母亲的姿态是五月的风,有着春雨的相伴,也伴着暴雨来临的担忧。

        无根是一种生活,拼命的挣扎在一个陌生的城市。2007年是我被这个城市选择的印记,母亲开始欣喜,走出去就是一种美好,她骨子里的骄傲再一次释放出来。就像她常常感叹的知足:再也不用抡起扁担,再也不用担心上顿下顿为了吃啥的算计。生存方式的变化,而今的改变仍是落后的,这样的现实感我却无法直面母亲的双眼说出口。

         溪水未曾径流,悠悠的井水却是甘甜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一种远方的味道。

        回不去的故乡正如走不完的路,不再消瘦于走过的崎岖,却又撑不起艳阳的未来。母亲说,哪里有她哪里就有怀抱,哪里有善良哪里就有坦荡。沧桑再次走进了母亲的眼眶,她知道那是割不断的连心,母亲开始走遍小菜园,她默念着一棵棵菜的翠绿,她口中的有机、绿色、无污染成了一种道听途说的科学,“能吃到多好”,母亲开始唠叨,不停地将想念编织成一句句嘱托,奔过万水千山。

        成片的耕地被奶牛养殖业吞并,母亲只知道那是一个在电视广告中可以听见的洋奶粉名字,婴幼儿主打品牌。劳作的母亲们开始回归庭院和菜园,五月刚搭头,回家的期盼,莫过于吃点泥土里自然长出的东西,少不了母亲去山沟沟里挖回的野菜,如今,连襟儿的土地已不多,菜自然少了不少,顶着中午大太阳,母亲从后面小道急急奔回来,一筐底儿蔫巴巴的婆婆丁,安静地爬成一堆,母亲边摘边回忆起小时候漏粉条残留的味道,滑溜溜的感觉,土豆掺春风的香气,在母亲的口中,野菜,土豆粉,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样东西,她总是无意中念起,我只顾听,听了数次,忽觉,原来母亲是感叹在的已变了味,不在的仍回味啊。

        小村里的母亲们留恋于她们栽种的故土,怀念邻里串门的贴心相交,城市森林,车水马龙,母亲 总说看了眼花,却又笑笑,像个考试不及格的孩子一样,羞于面对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人群中的我。春夏之际,将母亲送上回乡的长途汽车,她放心于我在这个城市踏实勤恳的生活,我也放心于她落叶归根的安稳,一切的高科技,一切的提速,一切的潮流,在母亲的眼中,都是生活的附着,她的根在心间的勤劳,她的祈祷为儿女的安好。

         夏至过后,秧苗泛起。母亲将老皇历摆在醒目的位置,夏满芒夏暑相连,枕着苗儿睡的踏实,望着抽穗的秆儿活的实诚,这是她所期望的生活,近古稀之年的欣喜回归。雨水充足,光景不错,母亲每每电话中总要提起这句我们耳中的老话儿。乡间秧歌队,大妈插秧排,母亲不时带来她们自创的新词,城里返乡的老母亲,再一次光鲜亮丽起来。

       乡间的母爱是伴着秧苗长起的,或郁葱葱,或黄灿灿,或沉甸甸,有一种情怀跨过万水千山,有一种思绪冉冉升腾:爱是什么,收获就是什么;缺了什么,逝去的就是什么;为了什么,永恒的就是什么。

相关文章

  • 黑土地,南瓜秧,呼兰河畔……

    旧桃换新符时节,在我十岁左右的记忆中,是最美好的时光。 那时,天气阴沉,几只灰燕飞过,再过几日,斑...

  • 那年呼兰河畔

    “下学期开学就是高三了,最关键的一年啦!你们轻松的日子已经到头了!把该放的事儿都放下,除了学习什么都别想,连觉都少...

  • 呼兰河畔话萧红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

  • 呼兰河畔的灯光

    离开了很久心里惦念的来不及挥手作别的那座小木屋呼兰河静悄悄如同你的文字走过四季穿越时光你握不住的已冰冷的笔尖流淌着...

  • 南圣河畔

    1月17号,多云 翡翠大道来来回回走过许多次,但都仅仅限于从南到北的一公里左右,因为去集贸市场得左拐,市场...

  • 读“萧红”

    ~读萧红~ 读《呼兰河传》,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遥远的东北,美丽的呼兰河畔风景优美,冰雪连天,小人物的命运辗辗转转...

  • 忆萧红

    北国黑土地,楚楚一萧红。 心怀高远境,身受命崎岖。 饥寒苦窘迫,难抵郎绝情。 呼兰河水咽,明灭孤魂灯。 故居门前月...

  • 文|萧红:呼兰河畔寂寞的童年

    东北边陲有条呼兰河,呼兰河畔有座呼兰镇,一年有四个月飘着雪花。到了严冬时节,灰色的天空混混沌沌,雪花大片大片的下落...

  • 珠海骑车路线

    一、翠景工业区--前山河畔 二、前山河畔--南屏(南屏文化广场) 三、南屏(南屏文化广场)--珠海湾仔码头 四、珠...

  • 《呼兰河传》丨童年生活是萧红成为作家的根

    萧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自传体,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书写呼兰河畔的小镇,以及家乡的风土人情作,各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土地,南瓜秧,呼兰河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ot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