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书摘要、笔记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书摘要、笔记

作者: 夏夜星星 | 来源:发表于2020-07-17 15:51 被阅读0次

    推荐序:直面家庭的真相——武志红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我们总会压制这些负面的感受,认为这些是不好的。)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认识到父母带给自己的影响和伤害不仅需要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内省,还需要勇气。)

    父母是伟大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文化一直所宣导的,经过两千多年一以贯之的宣导,孩子对父母的孝道就成了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教条。(父母对孩子的强权专制,这样的孝道现在依然大行其道。)

    这是迁怒,而我们社会中的无数恶性事件乃至陋习,其核心都是迁怒,即将对父母的不满迁怒于其他人。(“迁怒”给我们对犯罪提供了一个理解角度,但如果把所有犯罪都归因于此,是不是过于简单武断。)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术语“阴影”。我很喜欢这个术语,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阴影”甚至不被自己意识的潜意识,却会通过各种变形对我们的情绪、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

    我个人认为,孝道以及与孝道密不可分的重男轻女,最终成为几乎一切常见的病态心理的根源。(孝道和重男轻女的观念确实影响深远,但把所有病态心理都归因于此,是不是过于简单。人性本身是复杂的,人的欲望和需求也是多样的,病态心理的形成因素应该是方方面面的。)

    譬如中国人好面子。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孩子的时候是没有面子的,既然父母怎么对孩子都是对的,那么父母可以肆无忌惮地否定孩子、攻击孩子,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于是,等长大了有力量有力气了,就会过度地去捍卫自己的面子。(我的孩子我会在他一出生就给他面子,给他尊严,让他自信地成长,过度的捍卫面子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譬如中国人好吃。为什么?因为看似“一切为了孩子”的我们,实际上在喂孩子吃奶这件事上做得相当之差。于是我们做孩子时吃奶的欲望普遍没有得到满足,一切没有完成的重大愿望都会成为诅咒般的力量,这种吃奶的饥渴感最后就化为了对吃的执着。(近几年“吃货”文化兴起,“好吃”成了一种潮流,我觉得这种追求味蕾满足不仅仅是早期的不满足造成的,和现在社会环境也有关系,大家都为了工作生活忙忙碌碌,没时间发展多元的兴趣爱好,吃美食就成了一件既满足又容易实现,还能引起共鸣的爱好。)

    譬如中国人有私德而缺乏公德。为什么?公德的核心是良知,但在家里过度孝顺的我们到了社会上就忍不住想放肆,破坏公德都会给我们叛逆的快感。可以说,破坏公德就是过度孝顺的阴影。(中国人强调家庭伦理,对于公民素质不够重视,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对孝顺的叛逆,是不是把孝顺的影响有点扩大化了)

    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这个通道,在我看来,远大于战争的破坏力,因为至亲之间的相互伤害容易让人丧失对人性的希望。(对于一个幼儿,家庭就是他的全世界,他的父母就代表了全人类,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

    有些父母是“中毒”的,而且中毒的父母绝不在少数,尊重这一点,而不是活在孝道的教条主义之下,我们的心就有了空隙,觉知之光就可以照射到我们的心中,爱、幸福与自由就会点燃。(喜欢他用的“空隙”这个词,只需要一条小小的缝隙,新的希望和改变就会发生。)

    前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戈登用不着犯什么大错便能招来一顿暴打:言语间的些微不敬,低于平均分数的成绩单,或者忘了做家务……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父母对于孩子真的是有无上的权力,而孩子即使遭遇虐待,依然认为父母是爱他的,是为他好,这也是不得不依附父母的弱势孩子的一种防御机制。)

    从童年时代起,他的心底一直潜伏着一座火山,那是他对父亲的愤怒。一旦外界的压力过大,他便会肆意向身边的人——通常是他的妻子喷发。(火山,我们的内心是不是也潜伏者一座火山,那些因一件小事就不可抑制的怒火从何而来?)

    (大部分咨询者)他们的自尊心大多受过伤害,而这些伤害来自于他们的父母——经常打骂、训斥他们;嘲笑他们愚笨、丑陋或无用,使他们深受负罪感的折磨;对他们实施性虐待;强加给他们太多的责任或者对他们极度溺爱和过度保护。(在小时候,我们的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长大后,我们便带着这个受伤的自尊心继续生活。)

    这是一个颇具共性的情感盲区——人们很难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今因为心理学对原生家庭影响的推广,我们已经对这个影响认识地越来越多了。)

    心理疗法的侧重点早已从“当时”转变为“此时此地”。如今的心理治疗早已不再倚重分析咨询者早期的生活经历,而是把重点转移到对他们当前行为、人际关系和心理机制的检验和改善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过去的伤害需要被认识,而当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在改变咨询者现阶段自毁行为的同时,也要彻底治愈过去的精神创伤。戈登需要学习一些技巧来控制他的愤怒,但要做出彻底的改变,能够经得住压力的改变,他还需要回顾过去,治疗自己童年时期的伤痛。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真希望我们都是在第一种家庭长大,然而现实中更多的却是第二种家庭。)

    遗憾的是,我们应该掌握的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如何为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我们凭感觉和本能去尝试。父母的所谓方法主要来源于他们的父母,而他们的父母在教导子女方面的表现可能一样乏善可陈。许多代代相传的古老的教子之法其实不过是貌似聪明的馊主意罢了(还记得“不打不成器”的老话吗)。(我觉得自己做父母也没有特别留意运用什么理论技能,不过我了解的一些心理学和教育理念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这些知识和我的经验相结合,会自然内化成我自己的教育观念。)

    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这些想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中毒的子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因为父母的虐待而自责。

    对于一个毫无防范、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很容易觉得自己做了“坏事”在先,惹得父亲发火是理所当然的,并因此感到愧疚。他如何会认识到这样一个可怕的事实——本该保护他的父亲竟然不值得信赖! (自责,当父母伤害我们时,我们会觉得是自己犯了错,自己不值得被爱,因此自我价值感很低。这让我联想到经常看到的伤害事件新闻,如果一个人被坏人欺骗伤害,我们很可能会责怪那个人不够小心,不够聪明,太笨太好骗。)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会继续背负着身为不称职子女的罪恶感,很难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由此引发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反过来也将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们往往内心挣扎,摇摆不定,弄不清究竟自己是受到了虐待还是只是过于敏感。(受伤而不自知,无法求助,无法治愈,这才是最痛苦的吧) 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来帮你解开这一内心矛盾。

    I.童年时期你与父母的关系:

    1.父母说过你很糟糕或者一无是处之类的话吗?他们骂过你吗?总是训斥你吗?

    2.父母体罚过你吗?他们用皮带、刷子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打过你吗?

    3.父母曾酗酒或吸毒吗?你对此感到过迷惘、不安、恐惧、伤心或羞愧吗?

    4.父母曾因情感问题或身心疾病而情绪严重低迷,或者对你不闻不问吗?

    5.你曾经因为父母出现状况而反过来照顾他们吗?

    6.父母曾对你做过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吗?你是否曾遭受过性骚扰(不论是何种形式)?

    7.你是否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父母心怀畏惧?

    8.你是否不敢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愤怒?

    II.成年后你的生活:

    1.你觉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具有伤害性或者毁灭性吗?

    2.你相信如果你与别人过于亲密,他们就会伤害你,或者抛弃你,或者伤害你之后再抛弃你吗?

    3.你觉得人们会用最糟糕的方式对待你吗?生活中也总是遇上倒霉事吗?

    4.你觉得弄清自己的身份、感受和愿望很难吗?

    5.你是否担心人们了解了真实的你后就不再喜欢你了?

    6.取得成功时你是否会焦虑,害怕有人揭发你是个骗子?

    7.你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愤怒或伤心吗?

    8.你是个完美主义者吗?

    9.你觉得放松下来尽情玩乐很难吗?

    10.你是否觉得有时自己明明是出于好意,行事却与你的父母如出一辙?

    III.成年后你与父母的关系:

    1.父母还把你当成孩子对待吗?

    2.你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大多需要先征得父母的首肯吗?

    3.与父母在一起,或者仅仅想到将与父母一起共度时光,你就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身体反应吗?

    4.与父母的意见不同会让你害怕吗?

    5.父母会用威胁或令你内疚的手段来操控你吗?

    6.父母会用金钱控制你吗?

    7.你觉得自己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吗?如果他们不高兴,你会觉得是自己的错吗?你觉得哄他们开心是你的职责吗?

    8.你是否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总是对父母有所亏欠?

    9.你是否觉得总有一天你的父母会变好?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中的三分之一做出了肯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中的三分之一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那么本书会对你非常有帮助。

    我希望你可以满怀希望地读下去。不是那种父母会奇迹般骤然变好的自欺欺人的希望,而是相信自己能够从心理上摆脱父母那种强烈且具有毁灭性影响的切实的希望。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份勇气,事实上你本来就具备这样的勇气。(希望父母变好,曾经受伤的孩子可能都抱有这样的幻想吧)

    “我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样子负责吗”

    几乎所有的书和专家都告诉我,不要因为自己的问题去指责别人。”(为自己负责,不要责怪他人,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我们往往不经理性判断就情绪化地接受了,似乎只要按着这些话做,我们就能过得更好。)

    胡说!你的父母应该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你无须为毫无防范之心的年幼的自己的惨痛经历承担责任!(正因为懵懂弱小,孩子才成为一些父母肆无忌惮伤害的对象。)

    一旦你卸下内心的戒备,就会体验到五味杂陈的情感:愤怒、焦虑、痛苦、迷惘,尤其是悲伤。在你心中根深蒂固的父母形象毁于一旦,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失落感和被遗弃感。

    你将找回自己本应成为的那个富有爱心、独一无二的人。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帮你挣脱束缚,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书摘要、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wg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