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宿舍条件很不好,有二十多人一间屋子。寝室是一间教室改造的,拥挤不堪地摆满了架子床。那床是上下铺的铁床,垫子是草编的,松塌塌的草垫子,随着上铺同学翻身摇晃,会洒落下些草屑,惹得下铺兄弟大声喊叫。
拥挤的寝室生活,留给住宿的同学记忆不是甜蜜的,求学的苦,谁都不想多提。
高三到了,那时的高考还有初试、复试,当年全国招生四十万,独木桥上的竞争激烈。
为了可以熬夜学习,同学们很多都选择了在学校附近租房子。
那时的生活是艰苦的,吃的不好,睡得更不好,每天都是在熬着时间,等待着那个决战的日子到来。
女排刚刚三连冠,打出了国人的威风,排球女将的那句口号深入人心,每一个人都会牢记:“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博何时博!”
这口号颇有点当代“衡水中学”的精神:“只要学不死,就要往死学!”
主持人白岩松曾说的一句实话:“高考是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大概意思吧)
(待续下篇)
现在的孩子们迎接高考,学校还有五花八门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各种各样的激愤人心的音乐,就连“闪电部队在前进”的曲子(Nass),都成了各地备考经典用曲。
真正的力量,是源自内心的,内在的动力是可以有超能量的。
这种力量可以发自于很多因素,为了父母、为了自我、为了爱情等等,不管为什么,都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向上的生长力。
现实中,唯一可以与地球重力对抗的力量,就是向上的生长力。
毛伟人用了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了这一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艰苦的日子,正是这种求生的生长力支撑着学生们的精神,苦中求乐,孜孜以求。
197项目:《高三的记忆-麻花汤》(下)那时学校没有专门食堂,借助的是矿务局机关食堂。同学吃饭是四处打游击的,周边的几个职工食堂都成了同学游动的吃饭点。
学校住宿的附近有一家国有的粮店,好像十八粮店。
那时粮店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对外也有了一些副食加工。蒸馒头、炸麻花、炸油条卖。女服务员是年轻的,而这些学生也是热血沸腾,充满朝气的,很快粮店也成了同学活跃分子的活动据点了。
相互熟悉,就会多了几分热情和关照。
艰苦的日子能让人们对温暖友爱格外珍惜。
那时是开心的,去粮店吃饭,也成了一件有趣的事。记得还有同学比赛吃馒头,刚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白白大馒头,一个人可以吃六个。
和女服务员混熟悉了,同学和她们共同开发出一道食品,“麻花汤”。
麻花汤的做法是,油炝锅,加水,开锅后放入掰碎的麻花,就成了一道好看又好吃的麻花汤。
其实这是一个省钱又可以喝汤吃饱了办法。卖了一根麻花,粮店又搭了一点儿汤,还不收取加工费,其乐融融。
当时真觉得那个麻花汤真的是美妙无比,人生美味佳肴。犹如慈禧太后逃难时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典故。
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的。经过了好多年,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庭,一日见麻花,忽然想起那道记忆中的“美味麻花汤”。兴奋中买了几根麻花,做了满满一大锅“麻花汤”,给每个都盛了一碗,分享那份心中的喜爱。
每个人都尝了一口,都很茫然美味在哪里?而我自己也没有找到过去的“麻花汤。”
事过境迁,很多人、很多事过去了,总是找不回来的,只有记忆中,在寂静的夜晚,体会那份曾经的美好!
祝福无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