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的《如何才能练就融会贯通的能力?》一文逻辑是这样的:从“知识”的定义(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从长期来看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出发,先是聚焦“长期”(大多数人从不认真考虑长期;且“长期”在之前几篇直接讲投资的文章中,也时常提及,避免短期思考,建立长期思考,本身就是投资成功的要义),继而引出知识的能量和价值(“有繁衍能力的知识”为佳)。最后要讲融会贯通这件事的时候,又先破旧立新——“碎片化”不可取,“体系化”才值得追求,然后引出“漫游”作为体系化学习的最佳策略,末了才让主角“融会贯通”出场(融会贯通的前提是“可产生联系的节点数量足够多”,所以“漫游”才有效),明确地指出:
所谓“融会贯通”,本质上就是在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建立“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的过程——这不就是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让我们的操作系统变得更高级的过程吗?
你看,即使在点出“融会贯通”的本质的时候,李笑来都在跟操作系统升级这件事“融会贯通”。
整篇文章可以说一唱三叹,本身就很有构建心智地图的美感。
李笑来比较了在学习能力(本质上是融会贯通能力和体系化能力)上的不同层次和段位:
想象一下吧:人和人的差别真的很大,一些人的脑子里只有一堆砖头(当然,有些人更惨,脑子里只有零星几块砖头碎片而已),另外一些人的脑子里有一栋房子,还有一些人的脑子里有高楼大厦,更有一些人的脑子里有整座城市……
这跟斯科特·扬在《如何高效学习》中讲道的是高度一致的: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聪明的人会很自然地这么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就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还是那句话:聪明人都是相似的,他们都是有融会贯通能力的人。
让我们都学会在头脑中建设一座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