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大叔在霸都的分享会上,最后都说了什么?

作者: 赵冰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3:22 被阅读2次

我在合肥新华书店(长江中路店)做了一场“说书课”的分享,由Office职场大学(一个职场专业人士的进阶平台)创始人储君老师全力策划打造主办,运营社·安徽、拆书帮合肥分舵、合肥趁早、上课铃教育、安徽新浪传媒联合协办。

活动场地的空调有点问题,非常闷热,我衬衫都湿透了,然而合肥的书友们非常给力,全程认真参与。中场休息回来后,也无人离场。不得不对合肥书友们认真学习的积极态度点赞。

作为分享者,所讲的内容其实已经讲过很多遍,了熟于胸;只有在互动环节,面对未知的提问,才真正有挑战。现场互动环节,书友提问的质量非常高,我感觉如高手过招,也很过瘾。而且,好的问题,同时也能触发回答者的思考,对自己也很有价值。

以下摘录整理当天的一些提问和回答。

问:培训与演讲什么区别?(来自一位培训师)

答:目的不同。简单讲,培训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教会学员;演讲的目的有很多,传递信息、产生共鸣、引发行动,主要讲更像是一种分享。

心态不同。培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教授;演讲是一种平等的对话,讲者是抱着一种“赠送礼物”的心态在讲述。

能力有交集。两者都属于口头语言的输出表达,能力(表达力,现场掌控力等)范畴有其交集之处。相对而言,好的培训师更容易成为好的演讲者,但要注意表达的目的与心态。

问:许知远在《十三邀》里提到读书是一个人的事儿读库老六也有类似的提法。刚才听赵老师提到,可以通过说书让一群人一起读书学习。那么,读书,究竟是一个人的事,还是一群人的事?赵老师怎么看呢?(来自新浪安徽记者)

答:国人的年人均阅读量还不足5本(根据2014年的统计),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从一个“点”而言,“读什么”和“如何读”都是一个个体的选择,很私密,也会很享受;但从一点“面”而言,我们社会需要有一股力量去推动全民阅读,文化需要也值得传播。

问:说读后感和说书有什么区别(来自一位小朋友)

答:谈谈读后感是可以作为“说书”内容的一部分,但同时要把书里的内容作出解读和介绍,不要完全脱离书只谈自己的感受。

问:说书在1、818分钟不同长下的表达有何区别如何在如此短时间传达想表达的意思(来自当地某演讲俱乐部的会长

答:这两问题可以合并在一起回答。核心其实就是不要贪多。即便18分钟,要全面完整的讲完一本书,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不妨让我们放下“执念”,专注讲好一个或几个(不超过三个)关键点就好。

马克·吐温说过:“我没有时间写一封短信,所以给你写了一封长信。”越短的演讲,越有挑战。

问:说书和写作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有何不同?(来自当地某读书社群负责人)

答:说书是使用口头语言去展现,语言是线性的,不能暂停倒带重复,所以一定要逻辑清楚,简单易懂。写作采用的是书面语言,它的手法、用词、风格都可以有很大的延展性,只要读者能接受就行。

从听众的角度而言,有的人是视觉型的,有的人是听觉型的,不同的人喜欢吸收信息的偏好不同。

从输出者的角度而言,“说书”的能力要求会更综合,它需要会阅读、理解、整理、画思维导图、写逐字稿、做PPT等;而写作只是其中一项。

问:在做节目时,我该如何快速地抓住我的听众的注意力?我如何能够知道大多数听众能听懂我讲的内容?(来自一位刚入行不久的电台主播)

答:第一个问题,讲故事,用故事思维去讲述。第二个问题,首先确保你讲的东西是“接地气”的。如果对此没把握,就把内容讲给你们小区楼下卖早餐的阿姨听,看看她能否听的懂。

问:学校平时也有关于阅读的演讲比赛,但仅限于红色经典和老师推荐读物其他书籍不鼓励,怎么办?(来自一位初中生)

答:作为学生,第一要务当然要搞好学习。在此前提下,有时间的话,鼓励你去多看一些课外书,我小时候也非常喜欢看课外书。但最好是优选的经典的书籍,老师和家长主要是怕你们选错书,沉迷于一些没有营养的某些网络文学书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年大叔在霸都的分享会上,最后都说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xx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