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理智,在于对市场的理解。
他时刻明白:人的局限,金钱的局限,自己的局限。
情绪,既然无法完全掌控。那么,与金钱,与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就是保有理性最好的策略。
那些学习“驭人”之术者,其实一生都是卑微。这种卑微并不是命运一开始的给予,而后再奋力挣脱的努力。相反,这种卑微,是他们选择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卑躬屈膝。
中国文化里有很大一部分几乎都在传递这种价值观。
多少帝王将相,多少功成名就者,都陷入了这种自由的黑洞里无法自拔,后悔终身,甚至死不瞑目。
不可也不必责怪。他们只是社会价值观的奴隶。性格成长受环境影响的缺失。
温故知新,对照自身
因为自由,不是做奴隶
也不沦落成为皇帝。
...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在实力悬殊时决定讨伐吴国。范蠡劝阻,勾践不听,继续发兵。夫椒大战兵败,仅以五千兵退守于会稽,最后屈辱求和。
大夫文种使计,以美女宝器献于吴国太宰伯嚭,伯嚭替勾践向吴王夫差求情,伍子胥劝阻,夫差不听,终以赦免越国,罢兵回吴。
勾践草草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为质奴。
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父亲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随着做奴仆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勾践就给他拉马,如此过了两年,夫差松懈,就放了勾践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
这就是成语卧薪尝胆来历。
同此时,包括质押为奴两年里,文种在越国,一方面鼓励妇女养蚕致富,一方面偷偷训练征兵,积累翻盘的筹码。
待到兵强马壮,一边大掷金钱,贿赂吴国各处官员;一边高价收购粮食,使吴国粮库空虚;同时,大量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又散布谣言,离间君臣关系;最关键一招,施用美人计,消磨殆尽夫差的精力,使其不问政事,致使杀害了一代忠臣名将~伍子胥。
后来大伙都知道,
公元前473年,越国攻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
越国称霸春秋末代。
....
范蠡,文种,原本楚国平民,博学多才,满腔抱负,不满楚国政治黑暗而投奔越国。
贴身辅佐勾践这几年,亲眼看清勾践是个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听不进纳言,却为了复国甘愿舔舐夫差粪便城府极深的小人。
当重新夺回勾践所谓的越国尊严,他决定隐退,同时还给文种留信,劝说,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富贵。
文种不听,次年被勾践逼迫自尽。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就是范蠡对人性,对勾践,对当时社会的总结。
你说范蠡不离开勾践才怪?
在范蠡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股对人性对时代的理性。与巴菲特很相似哟。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布),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
这是文种观察商贾(商人),得出的商业规律,作为富国的方略,当时都献给了越王。
干旱时造船,冬天收集丝绸布匹,待涝时,天回暖是上市…
这些可是真正洞悉的远见啊。
但文种并未把这些远见运用到人性,运用到自己的处境当中。
相比较文种,范蠡则明智,不仅为政时学以致用,而且触类旁通地预防到了之后人性的险恶。
最终成为一代“商圣”传奇。
……
题外话:
“胡雪岩,压根不是企业家”,这样的说法即由此而来。因为胡充其量是个商业版的文种。
而刘邦,刘备之徒压根也不是善人。
从头到尾,虚伪,奸诈,狠辣。
这些个开国帝王几乎都是草莽的强盗。
反而,人人憎恨,中国社会观念所不齿的曹操,乃真人,一位雄才伟略的真小人,真强盗。
.....
回来
选择合伙人,选择老板,最重要的就看这一点:看他愿不愿意和你共担风险!?
如果是领导或老板,就看他肯不肯承担金钱的风险?
否则,魄力不够。
看他遇到现实困境时是勇敢理性的面对还是仓皇逃避?
否则,会让追随者徒劳。
看他失落消极时会不会责备旁人?尤其是那些追随者?
否则,就是没有远见,忽略事物本质。
看他是不是为达目的而放弃自尊地卑躬屈膝?
这样的人对自己够狠,对旁人只会更狠。他们压根没明白什么是共赢?
...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勾践,算神马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