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书影君
01
24年前的1995年,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许多事情。
1995年,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
1995年,日本奥姆真理教发动东京地下铁沙林毒气攻击事件。
1995年,歌星邓丽君在泰国清迈因哮喘病发作而去世。
1995年,作家张爱玲在美国去世。
1995年,我国正式施行周末双休日。
也是在1995年,皮克斯公司出品,世界上首部3D动画影片《玩具总动员》上映。
在计算机创造出的绚丽动画世界里,观众在影院看到了一个完全虚幻却又真实的故事。
一个玩具牛仔、一个玩具太空人,以及其他一堆小玩具,与他们小主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一讲,就是24年。
1999年、2010年以及2019年,皮克斯公司总共又出品了三部《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前后时间跨度长达24年。
随着时光流逝,影片中的小主人安迪在慢慢长大,荧幕前的观众在慢慢长大。
而牛仔伍迪和太空人巴斯光年,以及翠丝、蛋头先生、蛋头太太、弹簧狗、猪排博士、抱抱龙等等,却依旧是一个个永远长不大的玩具,并永远生活在许多孩子的童年记忆中。
02
《玩具总动员》系列之所以成为世界动画片经典,每一部的豆瓣评分都在8.5以上,就是因为它在玩具的世界里,讲述着关于人类自己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同,但主题总是唯一:关于成长。
太空人玩具巴斯光年,一直认为自己是拯救宇宙的银河卫士。他不屑与胡迪为代表的那些玩具为伍,他心怀伟大使命,每天在手臂对讲机中接收着上级的命令,开展着一次次的太空任务。
他一直不知道,他执行任务的浩瀚宇宙,只不过是小主人安迪的小小房间而已。
直到巴斯光年在玩具店中,看到无数同他一模一样的玩具时,他才终于明白这个残酷现实:自己是被批量生产出来的玩具,而不是什么拯救宇宙的超级无敌英雄。
在摆脱虚妄的幻象、接触到真实世界时,在与曾经的妄念告别之后,巴斯光年才终于真正成长。
03
与巴斯光年不同,牛仔玩具胡迪一开始便清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玩具。
当小主人安迪在自己脚上写下他的名字时,胡迪便明白,自己的命运,永远地与小主人连在了一起。
胡迪爱他的小主人,他全部的世界,就是小主人安迪的喜怒哀乐。
他秉持的唯一理念,就是玩具应该永远忠实于主人,给他带来陪伴和慰藉。
离开主人,胡迪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他一直不会长大,也一度认为,小主人安迪也永远不会长大。
无论是因意外而被安迪丢失,还是因安迪长大而被送人,胡迪总是需要一次次面对与小主人的离别。
无论胡迪愿意与否,他就是在一次次与小主人的分别中,逐渐成长。
在刚刚上映的《玩具总动员4》中,胡迪终于从“忠诚于主人”的思维桎梏中摆脱出来,第一次做出独立选择:离开主人,踏上了寻找自我的历程。
从此,胡迪长大。
04
小主人安迪何尝不是如此。
小时候,心爱的牛仔玩具胡迪和太空人巴斯光年,就是自己的全部生活,他一刻都不想离开他们,也以为他们永远不会离开自己。
但正如玩具牧羊女对胡迪所说,“每一个孩子都会弄丢自己的玩具,然后忘掉了它。”
我们曾经以为永不会离别的人,也会一个个离去。
安迪长大成人,那些曾经心爱的玩具,变成了堆在旧纸箱中的童年回忆。最终安迪以将玩具送给妹妹的方式,完成了与自己童年的告别。
人生漫长,我们总有那么一段时光,会活在他人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那时候的分别,痛苦且难以忍受。
有爱情诗云,“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
我们独立的灵魂,总会被依恋与爱慕所掩盖,心甘情愿地依附于他人,并盼望永世不分开。
但是,没有经历离别,便永远不会长大。
离别,是伴随我们终身的场景,也是我们每一次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这个道理,从每一个人出生时,脱离母亲子宫的那一刻便开始。
父母与子女如此,恋人与恋人如此,现在的自己与过往的自己,亦如此。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我们曾经心爱的人,只留下背影给我们时,选择如何面对,代表着一个人是否长大。
一句“不必追”,代表着对方的成熟;而一句“走好不送”,才代表着我们的长大。
05
随着《玩具总动员4》的上映,一段关于“成长”的故事终于结束。
在大银幕上的字幕缓缓流淌中,我带着5岁的女儿起身离开座位。曾有那么一刻,我恍惚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那是一个20岁的青年,一个对世界和人生充满美好向往的青年。
在这24年的漫长时光中,我早已与他挥手告别。
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借着这部电影,也看到了一个历经24年,初衷依旧未变的人。
在他的眼中,世界依旧美好,人生依旧美好。
而那部名叫《玩具总动员》的动画电影,依旧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