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金小仙林湖(2022.02.17)
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面向学生全面提供课后服务。到本学期,课后服务已进入第二学期,仍然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2022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教育部召开第一场2022年“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介绍2022年基础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和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有关工作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基础教育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抓巩固提高,聚焦“双减”,重点提高“四个水平”。其中,第二个水平就是课后服务水平。
那么,本学期课后服务要怎么继续推进呢?需我们能联系实际,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第一学期的做法开始,为第二学期的工作明确方向,找到路径。
一、第一学期:从无到有,服从外部价值
“学校课后服务是学校在下午放学至学生回家期间,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家长接送难题为宗旨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的属性……学校课后服务的组织主体是学校,但其教育实施主体并不局限于学校教师……学校课后服务的主要场地是校园,但校外的社区、社会场馆、实践基地、少年宫等也都是实践场地……学校课后服务跨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两个领域。”蕴含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最初,学校课后服务产生于化解义务教育阶段“三点半”难题,是化解双职工家庭家长接送难题的产物,是学校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动担当,其外部价值优先于内部价值。
回顾2021年秋季学期,我们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依托集团智慧,从无到有,搭建课后服务框架,填充课后服务内容,制定课后服务安排,实现课后服务落地,也还停留于对课后服务外部价值高扬的服从和体现。显然,并未落实课后服务的本体价值和应有的功能定位,因此,第二学期,课后服务工作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
二、第二学期:从有到优,彰显内部价值
2021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回归学校课后服务“学生为本”的教育基本原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出课后服务社会活动属性弱化,教育活动属性增强的目标,彰显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内部的、本体的价值。
因此,第二学期,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的课后服务需要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方面再下功夫,也就是说要努力实现从有到优。
怎么做呢?结合实际,将在如下几个方面具体改进:
1.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首先,开展关于课后服务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先删减缺乏吸引力的社团,再增加艺体类、科技类的社团,以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获取更多收益的可能。
2.多样指导教师队伍组成
其次,要优化社团活动指导教师队伍。第一学期,所有社团指导教师均为校内教师。为提升社团活动效益,本学期将在集团支持下,吸纳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社团教学和指导。
3.拓展社团活动场地
原有社团以在室内活动为多,第二学期增加的社团,多以室外及功能教室作为活动场所,将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使学生获得更多亲近自然,走进自然的机会。
课后服务本体和内部的价值是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荷兰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将“成长”结构化为资格性成长、社会性成长和个体性成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能获得进步,使我们的校园成为学生念念不忘的记忆。就像杨振宁先生所说:“我和我的小学同学们在清华园里到处游玩。几乎每一棵树,我们都曾经爬过,每一棵草我们都曾经研究过。”
第二学期,我们继续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