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译】南治国 彭俊豪 何世原
阅读:20221220-
开始记录自己读过的书之时,下意识的将翻译之人以【译】也连带标注,但除却对《小王子》的翻译知晓有很多名人版本之外,其他的译者真是不甚了解。而自己的“下意识”行为是对其劳动成果发自内心的尊重。从这本书中,因为过于喜欢作者阿兰的笔触,从而引发对译者的好奇。意识到翻译并非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再创造的工程,这项工程要求准确、自然和优美。不仅仅要对作者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充分理解,还要顾忌到其中包含的一些情绪、情感如何用优美、自然的语言倾泻而出。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自此,对译者心生敬畏。
我们选择旅行的目的地之时,大多都会冲着某一个景点或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点去,殊不知这个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自己的目光和思维画地为牢。真正的旅行要想尼采所说的那样——“为了丰富生命”而进行。不管是怎样的一个旅行目的地,只要方法得当,我们总会从中发现充实自己的元素,甚至可以有幸完成自己的跨越时空的身份认同,从而得到一份延续和归属感。日后的旅行,不管远近无论长短,要带着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尽管实际上自己的鉴赏能力会很难与之匹配。
得益于阿兰渊厚的知识,他的向导大都是18、19世纪的名人,自己也窥视到一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人物和历史。低头沉思自己所在社会遇到的城市和乡村的问题,遥想西方早在18世纪后期已有华兹华斯这样的诗人在呼吁、引导世人关注自然,不得不感慨历史的循环和艺术的魅力。多少名人在世之时饱受磨难,功成名就之时却早已作古。华兹华斯以自己的风格揭示着来自大自然的超凡力量。作为社会人,我们的身份认同多多少少具有伸缩性。正因为这伸缩性的存在,我们的个性会随着周围的人或物的转变而转变。从而,不同的交际圈和不同的地点会激发我们不同的身份认同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姿。
快乐和幸福是世人不懈追逐的目标。不管是旅行还是其他活动,自然也不会遗忘这两大主题。也许不快乐的泉源正来自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世界。这是作者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得到的启发。正如作者确定自己写作风格先排除不适合自己的一样,寻找快乐和幸福同样可以使用排除法。既然不快乐是因视角单一,那么想要快乐就可以运用多重视角来看待事物。冯仑也说过,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不合理,那么就从多个视角去看,总会有一个角度是合理的。不然它就不可能存在,这也是对“存在即合理”的一种佐证。快乐也应如此吧。
跟随作者阿兰的视角来看自己的旅行,猛然意识到我也拥有属于自己“时间凝固点”的宝藏,然而自己却弄丢了装着宝藏的箱子的钥匙。弄丢了?不对,也许我之前从未拥有过那样一把钥匙。感谢阿兰,在书中为我提供钥匙的模具,让我有机会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去开启那装着“时间凝固点”宝藏的箱子。
阿淼写于2022年12月2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