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龙潭上山,踏着碎石铺成的山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仿佛走进了森林氧吧。走到T字型路口,几个年轻人在我们后面,气喘吁吁地问我,上山还有多少路,我告诉他们,还有三分之一的路,但陡难走。
在T字路口大家休息一会儿,小唐拿出桔子分享给大家。张厂和小唐先上去,小陆陪着他妻子跟随在后面,小马体弱和他妻子在最后面。
山路很陡虽难走,但大家互相鼓励,终于爬到了半山亭。又休息一会儿,补充体能。从半山亭到乾元寺是消防通道,路边有桂花树,一阵阵桂花香朴鼻,那醉人的香味沁人心脾。
乾元寺旁有土墩石室建筑群遗址,可惜在附近找没找到。
乾元寺前有下山的路,我们向洄溪摩崖石刻出发。
洄溪摩崖石刻我去过,在长桥街道越溪张家桥村,1986年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
洄溪乃清吴江名医徐大椿别号。徐大椿(1693-1771),又名大业,字灵胎,博学多才,通天文、历算、地理、历史、水利、音律、兵法,尤精医术,有《徐氏医书八种》等传世。乾隆二十六年(1761)筑室隐居于七子山南麓,号曰洄溪草堂,傍有画眉泉,自撰《画眉泉记》。草堂存世百馀年,毁于咸丰战火。在草堂遗址旁,有长五十米、高约四米的山岩峭壁,上有当时留下的摩崖石刻二十八方。其中有徐大椿录书“古画眉泉”和楷书“不信在人间”,袁枚楷书“仙境”,钱大昕楷书“云 ”,盛林基楷书“活水源头”,果亲王楷书“满饮上池”,潘奕隽篆书“涤烦”等。
走到半山腰见到了久违的洄溪摩崖石刻。
不信在人间这么多的摩崖石刻,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踏着夕阳回去,累并快乐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