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Movie|《毒液》《格林德沃之罪》《无名之辈》,差强人意的11

Movie|《毒液》《格林德沃之罪》《无名之辈》,差强人意的11

作者: 藜照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19:42 被阅读9次

    衡量商业电影是否成功的一个最主要标准仍然是它的票房表现,因为市场价值才是商业电影追求的主菜,艺术价值则是导演赋予的额外甜品。

    11月的票房三甲无疑是值得喝彩的,特别国产电影《无名之辈》票房不断攀升,让人感受到国产电影在院线的生命力。

    可以说《毒液:致命守护者》、《无名之辈》、《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都是进入影院看也不会觉得“完全不值票价”的作品,只是就作品本身的质量而言,三部都存在一定的逻辑硬伤。

    《毒液:致命守护者》引发的娱乐热情是票房表现稳定的重要推手,先不论电影对于原作改编之巨大,单独就一部电影来看,《毒液》显得过于流水线,在漫威漫改的众多作品中也不能说是很出彩的。

    也许是出于漫画原作与电影二者平衡以及商业操作(与《蜘蛛侠》系列联动)上的考虑,《毒液》的剧情总是临门差一脚,比如毒液一边毫无负罪感地吃人,一边又完全钟情于男主角埃迪,在毒液的情感变化、选择上也没有太恰当的铺陈,明显生硬的避重就轻,更多是使用言语上强硬的表态转移观众的注意力——Whatever,我就是喜欢你。大概这就是爱吧……

    影片节奏非常平庸,《蚁人2》中的追车段落尚且可以充满趣味地展现蚁人如何活用能力扳回一城,放在《毒液》中就显得有些冗长,深夜闯入大楼递交手机证物的设计也让人怀疑其必要性。

    整部的感觉就好像刚把引线点燃还没到爆炸又赶紧熄灭,R级转向PG13的限制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

    《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制作非常精良,对于各种“神奇动物”本身的期待也达到了基本预期值,平衡了不足之处。

    这部的问题主要是被庞大的知识背景所限制。J·K·罗琳本人对于这一世界的塑造当然比任何人都要丰满,这也导致文本舍取困难,所有的细节填充过多,使《神奇动物2》成为严重的粉丝向电影。

    我相信大部分非该系列粉丝的观众只能明白主线剧情的逻辑走向,对于片中大量支线以及众多人物设计基本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影片中马戏团的部分,基本的人物动机都没有在本作中给出补充。

    甚至如果对哈利波特系列完全不了解的观众会更加疑问,魔法部与格林德沃的关系是什么?与魔法学校的关系又是什么?许多人物之间似乎存在着某些关系,但全都非常模糊。信息量的壅塞也使整个影片都处于一种起伏平淡的观感中,《神奇动物2》似乎仅仅成为了该系列的一个过渡篇章,如果不懂就只能回归小说系列,或是等待后续作品。

    再来聊聊《无名之辈》,11月中《无名之辈》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因为它是一个立足中国本土的故事,而且对于“尊严”的主题设定完全戳到了观众痛点。

    围绕“重拾尊严”这一主题,设计了两条主线:马先勇想通过寻枪这件事重新成为协警获得家人的认同,“眼镜”和“大头”抢劫手机店想凭此出人头地;

    这两条主线上的人物关系又各自带出支线:高明要取回尊严所以冒着死的风险也要回去承担烂尾楼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高翔和依依对于尊严的困扰,则是来自各自父亲的名誉问题。

    整部电影围绕主题的设计是很认真的,基本上除了陈波等个别情节设计人物外,主要人物的心理出点都围绕着这个主题。

    依依在学校目睹父亲无法交齐学费不得不低声下气,在这一场景中老师与马先勇之间始终有一堵墙壁,视觉上的阻隔让人直观感受到马先勇的困窘,在依依挨打这场戏中,也采用了一个大的远景,也很契合依依的心理:被围观,感到尊严被剥夺。

    马嘉祺是片中一个重要的情绪引爆点,她嘴上狠厉又不断寻死,不愿被人看到尿失禁无法处理的模样,想要站着拍照的愿望,无一不是一个“无名”者对尊严的苦苦捍卫。

    多线叙事平行剪辑的方式在犯罪类型片中很讨巧,但同样很难驾驭,因为这种叙事下的,必须要碰撞出1+1>2的效果,如果在最后的交汇中没有碰撞出这种效果就很容易暴露各条支线的问题,进而让人怀疑其逻辑性。

    《无名之辈》中马先勇的线是比较清晰的,以追查枪支下落为动机,有较为完整的行为方式,但另一条主线则显得戏剧感太强,在“二人组”进入马嘉祺家中后,整个环境都感受不到和外部时间的接洽,在氛围上天然封闭,不断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显得有些刻意。

    特别在天台的一场戏,戏剧光之强烈一下消解了前面营造的黑色喜剧感,在对白中关于“尊严”的反复点题显示出导演的不自信,如果是单线叙述可能并不会特别明显,但我们看到外部仍然在较为紧凑地推进各种情节,即使以“荒诞感”来描述整部影片的气质,恰当的渲染方式也应该是使每条线都达到统一,而不是全部压在某一个场景、人物或是叙事线上,就好像完全倾斜的天平,不协调感一眼便能看穿。

    除此之外,两条副线的处理都太过仓促,尤其是高明线,几乎全由人物的情绪推进,在缺乏性格塑造的前提下,这种情绪看起来很飘忽,观众能感受到,能理解,但实际上并不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高翔与依依的线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在二人几次对话中特意使用了面部特写加强观众的情绪感知力,可以说是在用这种方式回避观众自主思考的选择。

    整部戏的情感走向依托于一种小人物的悲喜表达,每个人都活得太辛苦,想要尊严又无从可取,哪怕是一丝希望都要牢牢抓住,“爱”是“尊严”的动因也是它最终的指向,这种爱在影片中是亲情、友情、爱情、青春期的朦胧,甚至是突破道德限制的爱。

    在所有人物交汇的这场极其重要的戏中,能够理解导演的处理为了将各种意义上的“爱”交汇爆发出小人物的光辉时刻,但是特写、音乐、升格镜头……外观设计的用力太猛消解了内在的力度。

    尤其群架这个桥段的设计,且无论这究竟是不是在当下语境表现情义的最好方式,整个桥段显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精心设计的几个家庭之间的沦为次要视点,一种类似江湖情义的豪气伴随着音乐突然强硬的引导了所有感官,对于整个影片基调产生了非常大的破坏,这种破坏带来的直观影响就是使最终的结尾产生囫囵吞枣的仓促感——还来不及回神,又来了一个落点。

    整体看下来的感觉偏躁,很多地方都有生硬的舞台感,在饶晓志导演此前的作品《你好疯子》里就存在这个问题,这一部中的处理仍然不是非常理想。

    当然,不管怎么说还是那句话,11月还是值得走进电影院的,嗯。

    作者:藜照

    -fin-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Movie|《毒液》《格林德沃之罪》《无名之辈》,差强人意的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li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