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三十而已》全能妈妈顾佳在澳洲会怎样?

《三十而已》全能妈妈顾佳在澳洲会怎样?

作者: 海边小妹 | 来源:发表于2020-08-08 09:21 被阅读0次

    【本文首发于移民帮(yiminbang717),转载请申请授权。】

    热播剧《三十而已》终于要迎来大结局了。相信不少观众早已控制不住好奇心,提前扒了剧透。大家最关心的当然是顾佳的最终选择,她和许幻山离婚之后,卖掉上海的豪宅,带儿子许子言和老父亲,搬去了茶庄,算是归隐田园了。

    作为本剧中最好的男人,许子言圈粉无数。开剧前几集,就以他进幼儿园为主线,带出顾佳的一系列全能操作,让广大妈妈们佩服不已,也对做一名现代妈妈的不易产生强烈共鸣。

    顾佳抛开身份、面子和清高,想方设法,让孩子入读私立双语幼儿园。先是不惜巨额房贷搬入上海寸土寸金的学区豪宅,然后为了一份入学推荐信,卑躬屈膝地讨好那个买得起名画却分不清莫奈和梵高的王太太。最终以每年一场百万烟花秀为条件,如愿把儿子送进这家幼儿园。

    光有顶级幼儿园还不够,顾佳曾表示:“教育竞争更激烈,像什么机器人课程、马术课程,这些以后都是加分项,对儿子升学都有帮助。” 于是,她卖掉自己的首饰,给孩子报了昂贵的马术课。

    为了“赶得上娃碎钞的速度”,她还硬要挤进富太太圈。而富太太圈的入门券则是一款爱马仕铂金包,那是顾佳捧着好多张银行卡才凑出来的。甚至,她赎出自己的全部保险金,为的是开一家甜品店,作为富太太们的聚会中心。

    再看剧中的王太太,再从容淡定,一说起儿子,瞬间就软弱下来。她儿子羡慕别人有科学家父母辅导而赢得了竞赛,获得了小行星的命名权。她便说要给儿子买一串,却遭儿子嘲笑。最后,通过顾佳的帮助,真为儿子买到了小行星的命名权。

    顾佳对晓芹说:“我出月子的第一天,突然感到顾佳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许子言的妈妈。”

    剧情虽然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源于生活。富贵如王太太,全能如顾佳,为了孩子的教育,都活得并不轻松。可以想象,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资源并不充裕的普通人家,要承受什么样的压力。

    为了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考重点、报读各种才艺班,哪个家庭不是举家动员拼尽全力?甚至宁愿缩衣节食,承受着超出自身能力的消费。

    对此,我自己并没有切身感受,都是国内的朋友跟我诉苦时得知的。我还有点儿庆幸,幸亏女儿不到一岁就生活在澳洲。我们完全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考验。

    那么,澳洲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怎样的态度和做法呢?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澳洲的基础教育体系。

    澳洲的幼儿园,绝大部分是私立,极少数是政府办的。两者的价格和条件相差不大。家长一般以就近原则安排孩子入园。当然,同一片区,不同幼儿园肯定也有条件差异,自己考察决定报名哪家。

    小学到高中,分公立学校、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软硬件条件自然是跟着学费走的。

    公立学校不收学费,所有住址在学区内的孩子都可入读,买房租房都行。教会学校收学费,从每年几千到几万不等,有些还需要家长有相关的宗教背景。私立学校的学费往往比教会学校更高,一些有名的私立学校,宝宝还在肚子里时就得排队了。

    细数我接触过的澳洲家庭,有送孩子读私立学校的,也有读公立学校的,有西人家庭,也有华人家庭。

    无论就读哪种学校,家长和孩子都活得自信、淡定、快乐,很少互相攀比,也不会那样焦虑。

    尽管,澳洲的学校也会有相对的好坏之分,但绝大多数人似乎都很安于自己所处的“经济阶层”,没人会去变卖首饰、赎回保险,就为了供孩子享受超出家庭经济能力的教育。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难道是澳洲的父母都天生佛系、不求上进吗?

    我想,个别情况可以归因个人,但群体性的表现,往往得从大环境找原因。当然,澳洲肯定也有特别要求上进的家长,但相较于国内,普遍算是佛系的了。我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一、相对于中国,澳洲孩子的竞争压力较小。

    澳洲人口基数小,相对来说,优质高校的数量并不少。孩子想读一个不错的大学,所面临的竞争对手要比中国孩子少得多。这个逻辑,从入读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后的求职,都同样适用。

    因此,孩子没必要那么发愤图强,大人也不用为了让孩子刻苦学习而斗智斗勇,自然轻松许多。谁不愿意边玩边学啊,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为了考一个好成绩,把孩子逼成一个个小眼镜,父母也是无奈啊。

    二、孩子不只有考大学一条出路。蓝领工人在精神和经济回报上,都不受歧视。

    在澳洲,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想考大学,许多孩子在高二或高三之后直接读TAFE课程,将来从事技术型工作,比如厨师、西点师、电工、水管工、建筑工、修车工、宠物护士等等。

    孩子的选择更多是出于兴趣,而家长也不会强势干预,顶多提出建议,商量决定。

    因为,在澳洲,蓝领工人不受歧视,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都是凭劳动挣钱。再大的老板,面对为他服务的清洁工也得客客气气地说谢谢,如果有任何歧视性的语言和行为,丢人的是他自己,因为在大众眼里,那是他没有素质的表现。

    而且,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收入往往比白领还高。还可以独立接活儿,时间上更加灵活自由。

    比如,有一次,我先生单位的图纸打印机坏了,找人来修,收费每小时300澳元,而且往返路途的时间也计费。如果是一般的家用打印机,修一次的费用比买个新的还贵了。所以,在澳洲,空调之类的家电如果坏了,能修也不修,直接换新的。

    几年前,一个朋友不小心把车钥匙锁在车里。当时离家很远,拿不到备用钥匙,只好打电话找开锁的来处理。过了半小时,开锁匠总算来了,几分钟弄好,收了80澳元。

    至于建筑工地的工人,属于强体力劳动,收入就更高了。多年前曾看过报道,说澳洲建筑工人月收入可达2至3万少澳元。如果不想太辛苦,可以做个电工、水管工、锁匠、裁缝、修鞋匠之类的,轻松自由,也不差钱。

    既然不读大学也能过上好日子,为什么非要逼孩子读书呢?人各有天赋,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完全可以靠双手创造价值。而且,没人会因为他们靠的是双手,而不是大脑,就瞧不起他们。

    三、相对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让民众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感。

    以前曾介绍过澳洲的社会福利体系,随便上网一搜也能查到,这里就不再赘述。

    失业救济,可以保证百姓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不至于挨饿受冻。医疗保障,可以避免“因病至贫”,老百姓没必要为了将来的医疗开支而储备积蓄。再加上育儿津贴等等其它杂七杂八的福利,哪怕是一个没有工作的单亲妈妈,都可以靠福利活得挺好。

    在澳洲,一夜暴富的机会相对较少。但只要不是太懒,保障体面的生存是容易的。

    哪里的人都喜欢有钱,但并非金钱至上。在澳洲,如果因为有钱,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所谓穷人颐指气使,那只能证明他是精神层面的穷人。

    因此,澳洲的父母很少会强加给孩子什么沉重的期望。他们不会憋着一股劲儿要求孩子争气,也不会非得让孩子出人头地,替父母实现他们未达成的愿望。

    以上三点,就是澳洲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相对更佛系的主要原因。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人们只能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的三观、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远比踮着脚尖获取超出自己能力的教育资源,重要得多!

    成功没有标准,幸福更不是他人可以定义的。

    或许,你的孩子并不需要昂贵的马术课,而更擅长摆弄手工。或许,华尔街顶尖写字楼的光鲜职业,并不能带给他幸福感,而与动物相伴的工作就可以。

    真正的教育,不是教给孩子多少有用的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而已》全能妈妈顾佳在澳洲会怎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qw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