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幸福家郑州一阶第二天C3组吴宁学习总结:
上午展示作业,不同团队之间相互交流,对昨天的学习又进行了一次复盘,通过与别的团队的交流,我进一步理清了第一天课程上一些体验环节之间的逻辑及表达的内涵:幸福连连体验,从一个家庭角度来看,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这个画布上展现的都是不同的,接纳允许每种展现,合在一起就能融合引导成一个美妙的故事。作为导师的角度,结合比昂容器理论,要能接纳允许场上的所有呈现,并能且是肯定可以把整个场融合引导为能滋养到每位学员,引导学员们能从每个呈现中思考得到自己的收获。针对比昂理论的走场体验,后面问答环节聂老师一直在引导学员自己思考,觉察自己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是始终要觉察自己,深入认识自己疗愈就发生了;而是无论是作为导师还是作为家长,一定是去引导学员或孩子自己去主动思考,多问问题,让对方多说多表达,潜意识里问题的真相就会慢慢呈现;三是每个人的角度都不同,作为导师要引导学员觉察自己,而不是给答案。在体验走场时我们的身体及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变化,什么样的场域是自己感到舒服或不舒服的?是不是因为在这里有相关的联想才会有这样的感觉的?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深入觉察认识自己,并得到疗愈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果家庭成员用需要或肢体密集挤压孩子,孩子的身体或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觉察家庭中我们给孩子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空间,是舒适的吗?
第五位提问者提到了没有锁芯的十五岁孩子,聂老师分析到一个孩子人格的构建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及天生共同作用的,孩子在社会上与人互动,是与父母及老师互动的镜像,作为父母要及时并正确的回应孩子,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而不是灌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孩子经常有思考的练习,再遇到问题困难时才能有策略。要清楚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心智化,而不是用恐惧内疚等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需求!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需求得到满足后的主观体验,父母要思考怎么样帮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呢?孩子的幸福能力首要来自父母的回应,父母应带着好奇心与孩子互动,带动孩子思考。比如当孩子有情绪时,用提问的方式确认并澄清问题真相,而不是讲道理,这个过程父母真正看到了孩子,引导孩子思考并认识自己,从而平复情绪,这就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回应,孩子也学会了处理自己的情绪。
画幸福自画像,体验自己幸福的感觉并视觉化画出来,目的深入连接自己幸福的状态,并能在生活中活出来。
下午的主题:爱源于看见。第一个视频,家人间对视,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可是我们有看见彼此吗?我们看见了彼此的身体或心理需求吗?我们满足过彼此吗?我们好好的看着彼此过吗?我们疲于应付生活,而忽视家人,进而忽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越来越活成了空心人,漂浮着焦虑着,心没有着落!所以在生活中觉察自己、看见对方是多么的重要,我们都有被看见的需求,这样才能感觉到是被爱的,才能感觉到稳稳的幸福!
但要看见而非评判,我们要看见自己远比我们认为的更美丽,我们为什么不去关注自己的优点,而非要去放大缺点呢,如此幸福何来?当体验书写自己的优缺点时,我发现我只能写出很少的优点,写缺点时也写不出缺点,可能是我还没有深入认识自己,但更有可能是现在我不想给自己贴标签,可是当团队成员在我背上写了我的那么多优点时我都好喜欢,我好喜欢他们写的那样的我,我要把这些美好的品质深深的内化。
看见孩子这个环节的视频也给了我非常深的触动,面对孩子的状况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负向评判并指责孩子,还是正向回应,探索背后的真相呢?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得到理想的回应并有恰好的挫折,真是不容易做到,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持续的学习成长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