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房日记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四)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四)

作者: 三月日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16:59 被阅读5次

(二)宗教改革时代

1.路德教派和加尔文教派诞生于这个发展阶级。新宗教是城市中产阶级、城市贫民及农民的宗教。

2.心理分析并不意味着对所分析的学说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也并不能代替对学说真实性及其蕴含的价值的理性判断。

3.一个即便主观上真诚的人,也经常会受到潜意识动机的驱使,它与个人确信的主观动机不同,他可能会使用一个逻辑含义确然的概念,然而在潜意识里,该概念又另有所指,异于这个“官方的正式”含义。通过构建意识形态,或掩盖用理性抑制的口是心非的思想观念,他会试图调和自己情感里的矛盾冲突。

4.中世纪教会强调人的尊严、意志的自由以及人的努力有利于得救;它强调上帝与人之间的相似及人有权利相信自己能获得上帝的爱。

5.而路德思想体系里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性的败坏及其完全无法自由的择善。路德强迫性的渴求肯定并非真信仰的表现,是根源于征服无法忍受的怀疑的需要。而怀疑是源于个人的孤立和无能为力感的非理性的怀疑。路德与上帝完全是一种臣服的关系。他要求人彻底臣服并消灭自我,以此作为人得救的根本条件。路德的“信仰”就是坚信投降是被爱的先决条件。

6.加尔文的预定论,他认为上帝不但预订某些人得恩典,还决定某些人受永罚。预定论有一个隐含的含义,人类基本上的不平等原则。这还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没有共同的责任。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其他人是上帝的弃民。他更强调道德努力的重要性和圣洁的生活。个人必须积极活动,以克服他的怀疑感和无能为力感。这种强迫性努力的非理性便是活动并不意味着创造一个渴望的目标,而是为了表明某种事情是否会发生。

7.他们的教义充满着敌视和愤怒。

8.新教是给那些惊恐异常、倍感动荡而又孤立无援的个人欲与新世界相连的人性需求提供的答案。

社会进程通过决定个人的生活模式,即与他人及劳动的关系,塑造了他的性格结构;新的宗教、哲学及政治等意识形态源于这个变化了的性格结构,却又诉诸于它,并强化、满足、稳定了它;新形成的性格特质反过来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四)

    (二)宗教改革时代 1.路德教派和加尔文教派诞生于这个发展阶级。新宗教是城市中产阶级、城市贫民及农民的宗教。 2....

  •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七)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看,急于屈服于纳粹独裁政权似乎主要是因为人内心的厌倦和屈从状态。普通人难以忍受...

  •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一)

    逃避自由 Erich Fromm 第一章:自由---一个心理学问题? 1.约翰.杜威:“对我们的民主...

  •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二)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1.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 2.个体化进程有两个方面:一是儿童在肉体、情感和精神...

  •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三)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一)中世纪的背景和文艺复兴 1.尽管中世纪的人在现代意义上是不自由的。不过他既不孤单...

  •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五)

    第四章 现代人自由的两个方面 1.我们对摆脱外在于自己的权力,不断获得更大的自由而欣喜若狂,却对内在的束缚、强迫和...

  •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六)

    第五章 逃避机制 (一)权威主义 放弃个人自我的独立倾向,欲使自我与自身之外的某人或某物合为一体,以便获取个人所缺...

  •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八)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一)个体之错觉 表达我们思想的权利,只有在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思想时才有意义。只有内在的心理状况...

  • 书房笔记:逃避自由(九)

    (二)自由与自发 积极自由在于全面完整人格的自发活动。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发活动就是自我的自由活动。艺术家可以定义...

  • 《逃避自由》笔记

    1 作为人类经验的自由是什么?渴望自由是人性中某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吗?它是一种无文化差别的共同经验,还是因个人主义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房笔记:逃避自由(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rk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