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妹妹,我,一个热闹非凡的家。
热闹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四个人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平衡的独立生态,有着自身的循环。
有正向的能量的循环,也是负向能量的相到传递消解。
最影响生态气候的要数我那个爹。
我爹确实是一个令人爱恨喜悲的存在体。
这位爹出场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他本人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
我印象中,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小时候好像有过和爷爷非常依稀的印象。
有一次,和爷爷逛集市,爷爷给我买了姜糖,还有很好吃的油条,虽然小,但也能感受到爷爷身上的温暖,对我的疼爱之情,还有令人印象的爷爷身上独特的味道。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对爷爷的印象只有这样,再也没有别的景象了。
爸爸接过爷爷的班成为一名乡村的教师,那个时代,号称吃商品粮,也算是有铁饭碗的人,竟然娶了县城的妈妈。
这一点,我一直耿耿于怀。
姑姥是媒人,后来从姑姥那里才知道细节。
原来,爸爸接班后,在学校算是正当年,有工作,有工资,人又帅气,姑姥爷也是老师,就觉得这个小伙不错。
姥姥带着妈妈还有其它几个孩子在农村种地,姥爷一个人在县城里上班,那时姥姥还没有搬进县城里住。
在姑姥的搓合下,爸妈就算认识了。
我姥姥、姥爷算是开明的人,对妈妈的婚事也没有太多的干涉。
只是现在说来,有时我问妈妈,你本来算是城里人,怎么就找爸爸住在农村呢?
妈妈总是说,这孩子越长越瞎糊说,我不和你爸结婚,你从哪里来。
后来有一次,我爸终于憋不住了说,如果我没有你妈妈结婚,我就与县城里的另一个姑娘结婚了。
爸爸没有吹牛,这话后来被我的姑姑给证实了。
姑姑有一天给我说,爸爸一个人在乡村里教书,我的大伯临走时唯一的嘱咐就是,让我姑姑照顾好我爸爸。
姑姑在另一个县城里当医生,家庭条件自然不错。
有一次我去姑姑家,姑姑给我聊天说,她和姑父已经在姑父单位里给爸爸找了一个合适的对象,正打算通知我爸爸相亲,如果爸爸同意,后面再想办法往县城里调动工作。
但是姑姑听说,我爸爸已经和我妈妈在谈恋爱后,就没有提这个事情,没想到,我爸爸和妈妈一见钟情,就对眼了。
听了这段插曲后,我竟然为妈妈感到平衡了很多。
爸爸的亲人很少,就姑姑一家人,我们逢年过节来往,再就是我姥姥这边的亲人了。
听妈妈说,爸爸差不多没怎么享受过父母的疼爱,一个人也比较辛苦,都是我姑姑在照顾他。
我一直觉得爸爸脾气不好,不怎么会说话,爱吹牛,到现在进入六十阶段了,还像个愣头小伙子,一股子憨劲。
用了这么多篇幅介绍爸爸,是想表达,爸爸的成长中缺少父母爱,比较辛苦,我一直觉得正是爸爸没有一个好脾气的原因。
我和爸爸是不怎么沟通的。
我四年级就到了县城姥姥家上学,以后更是没怎么给爸爸沟通过。
我印象中,总是我需要什么,给爸爸说,爸爸让我挑,然后就想办法给我买。
虽然生在农村,我一直也没觉得家里缺钱,对钱也不太在意,直到现在也没有太怎么把钱当回事,加上自己的修养心性,对物质更是淡化了不少。
爸爸是一个固执人的,但是一个过日子的人,他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庭经营得很好,十里八香什么先进的电器、机械农具都是爸爸先用。
比如,爸爸很早就在村里盖上了平房,那时家家户户还是茅草房,我们家却是水泥地,后来双卡录音机、电视机、手扶拖拉机,四轮拖拉机等,都是我爸走在前面,引领乡村风尚。
爸爸也非常独立。他对我的教育,没有言传,只有身教。
这样的身教是我自己感悟到的。
就是这样一个爸爸,除了妈妈能理解他,维护他,我和妹妹却和他一直在吵嘴,在生气,也在疼爱着他。
这个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也是天然的,令人不解的。
爸爸爱叨叨,叨叨着他眼中的世界,因为他在一个乡村里教学,一教就是三四十年,他的世界是没有多大的,见识的也是村里的事情,有时我和妹妹也不愿意听。
不愿意听,他还非得讲,有时还很固执自己的观点。
对于我来说,我知道不需要和他争论,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呗,但是控制不住,听到爸爸哪句话说得不对,我就特别来气,非要反驳他。
爸爸也是火爆三丈。
生完气,吵完嘴,我就会和妹妹打电话倾诉,来发泄内心对爸爸的不满。
妹妹便会打电话再说爸爸一顿。
爸爸又会找妈妈说,说落我的不是,妹妹的不是。
有时候,妈妈和妹妹有什么矛盾,妹妹会给我说,我再打电话说妈妈一顿。
我们一家人就是这样把负能师、正能量循环下去,然后消退。
过了几天,一家人又是亲切得不得了。
现在,我和妹妹经常相互安慰说,爹娘年紦纪都大了,没必要再给他们理论2什么了,赶紧尽孝吧。
当然,我和妹妹也经常商量着怎样哄爸妈开心。
但有时又会忍不住吵起来。
只不过,现在再吵嘴,和好的时间更短了。
昨晚我们一大家人在一起吃夜宵,不知道哪一句话没有说对,我和爹又怼了起来,差点把桌子掀了。
不过,没过十分钟,我爷俩又一杯啤酒和好了。
气氛如同当晚的天气,一会暴雨,一会又天睛。
这就是生活啊。
就像昨晚喝酒时,妹妹说的那样,以后大家不管多忙,要尽可能地在一起,吵架也要当面吵,这样更带劲。
一家人,在一起,吵吵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