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页讲的是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的第一部分“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这里阐述的观点,表面上看哪里都可以看到,也很容易理解。但是他所举的例子确实非常地接地气,因为这里面的道理关乎着我们许许多多家庭的重要问题。
作者所举的例子是他和他的妻子运用一般流行的赏识教育法教育暂时并不出众的孩子,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经过他们的深刻反思,于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和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摘录几句来分析一下,以期给我们巨大的启示。
一、“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那时我们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来这一切反而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开始我们总能对他加以肯定,鼓励和帮助,可是一再失败后还是放弃了,只能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样的感觉在我们的教育学生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曾经一段时间我也比较奉行赏识教育法,但是无论用在学生身上,还是用在自己子女身上,也出现过类似这样的困惑,可惜当时并没有看到这一段话,也并没有像文中的作者这样博览群书,广泛总结,认真反思,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白白丧失了许许多多的教育机会。现在来看这句话,真是相见恨晚。
二、“一旦摆脱了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顿时感到一种新气象——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这段话是作者经历教育的失败和反思改进之后的一种顿悟。在这个例子中,作者特别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子女身上找原因,首先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父母,然后以自己的优秀再去带动子女的优秀,这种优秀首先是从思维模式来进行改变的。正如作者所说:“这是前所未有的经验,对我们子女教育以及扮演其他角色很有启发作用,也使我们体验到凭借品德和个人魅力成功的天壤之别。”赞美诗中唱的好:努力探寻你的心灵吧,因为新生活源自于此。
这两句话,大家不要小看,这是作者潜心研究自一七七六年以来美国所有讨论成功因素的文献,阅读或浏览过的著述不下数百,论题遍及自我完善大,心理学以及自我帮助,等等的所有资料中总结出来的金玉良言,有理论也有他自身的实践,所以读来分外的亲切感人,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深深体会并努力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