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946081/29132102bcdc2061.jpg)
《再教育社会》
“所谓再教育,指的是完成基础学习的成年人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每隔10年左右重新学习新知识。虽然日本人对此知之甚少,但在国际上,再教育可不是什么新鲜词。
在现有产业都被数字化革命破坏的当今时代,在大学和大学院中学习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仅凭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根本无法坚持到退休。考虑到仅凭退休金恐怕不足以支付晚年的生活费,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活到老干到老,永远拥有赚钱养活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们的人生模式也必须从之前的“单线型”人生转变为不断重复“工作”与“学习”的循环,进入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能够生存下来的“多舞台型”人生。除了个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之外,我们还需要拥有主动将学到的知识与周围的人分享的态度。不仅工薪阶层,就连企业的经营者也必须认识到当今时代这充满活力的变化。如果说20世纪的经营资源是“人才、物资、资金”,那么21世纪的企业所必备的经营资源就是“人才、人才、人才”。将物资和资金商品化,确保拥有高品质的人才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战略。
第一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再教育
虽然再教育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但最好能在40岁之前就让自己掌握赚钱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起一个从25岁开始每隔10年进行一次再教育的体制。
第二章 数字化时代必不可少的再教育
我认为,从今往后企业经营者必须充分利用以下三种资源:云计算、众包、众筹。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众包。只要在互联网上发布“我想找人做这份工作”的信息,就会从世界各地收到“我可以做”的回应,应该积极地利用这些人。
从今往后各行各业可能发生的变化,见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46081/689b4803d986d662.jpg)
第四章 北欧、德国等国家的再教育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瑞典的“人生拼图”思考方式。所谓人生拼图,就是将工作、职业、家庭等像拼图的小块一样放在人生的框架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实际状况来对选择进行调整。
在瑞典,整个社会不分男女都积极地参与到育儿和养老服务的工作中来,重返大学学习新知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男性在晚上七点之前回到家里陪伴家人或者学习知识十分常见,早在日本提出平衡工作与生活之前,这种生活方式在瑞典就已经根深蒂固。
第五章 利用再教育培养“构想力”
“构想”的力量
商业活动离不开概念和愿景。这是构筑战略和事业计划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上述两者的基础都在于“构想”,也就是说“构想>概念和愿景>战略>事业计划”。
要想将自己大脑中的想法“可视化”,设计出大致的系统框架,就必须拥有“构想力”,而“构想力”离不开“想象力”和“灵感”。
“构想”就像是“自己大脑中的一幅画”,要想让别人也能够了解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有将这幅画变成现实的能力。因为只有将看不见的想法传达给别人,才能够使其变成概念和愿景,最终实现事业的发展。
日本的管理者总是强调“增加利润”,却从不提出构想和愿景,结果就是难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身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应该自己描绘出构想,没有构想的企业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要想锻炼“构想力”,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构想是比概念和愿景更大的概念;
②构想就是将“看不见的东西”在个人的大脑中“可视化”。
企业应该以这两点为前提对员工进行教育。在教育时不能只传授知识,同时还要给员工安排需要承担一定程度责任的工作,让员工通过“革新”的思考,自己找出公司应该前进的方向,积累宝贵的经验。
个人的职业生涯,见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46081/34d4a3a56ed3e67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