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每天工作18小时,是因为年轻能拼;有的人每天工作18小时,是因为专业耐拼。
昨天逛逛有什么新出的综艺,看到张国立&邓婕夫妇上了《幸福三重奏》第二季。打开视频,哪料到看了个开头,还没吃到狗粮,就被张国立老师的工作时间给震到了!
来来来,一同围观下:
总结一下就是:
08:00 排练话剧
13:10 拍摄电影宣传照
15:00 给电视剧配音
20:00 录制节目
连轴转了18小时,这工作强度瞬间秒杀屏幕前20多岁的年轻渣渣。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第二天张国立老师的脸上已有明显的疲态,旁观者看着都心疼。
张国立老师今年已经65岁了,按道理来说,应该去享受退休生活的美好了,听听戏、练练字、逗逗鸟才符合这个年龄的生活节奏。
可他不!
话剧、主持、电影、配音……一点都不轻松的工作,把每分每秒排得满满当当!
他本没有必要这么辛苦,观众的赞誉有了,行业的名声有了,可这位老艺术家仍然选择站在工作第一线,为影视艺术行业制造更多的惊喜。
想要放弃,很容易;决定坚持,很困难。
不少人脑海中浮现过这样一句话:就这样吧,够可以的了!
尤其是当你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满足感会引诱出深藏的懈怠感:我努力了那么多终于实现了,现在可以歇歇了吧。
而我们都学过一个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以事件结果作为最终目标导向,终会被困在眼界所限的小小世界里。
因为在你的认知里,走到了这个阶梯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可在旁人的认知里,说不定这只是前进路上的一个补给点而已。
人是有贪心、有欲望的,有的人的不知足体现在钱权上,而有的人的不知足体现在自我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上。
做更好的自己,可没有说说那么容易。
为什么说,愿你到了65岁,仍能活成像张国立老师那样的大忙人?
因为有的人一天工作18个小时,是因为年轻能拼;有的人一天工作18个小时,是因为专业耐拼。
有的人在20几岁的年纪,就会面临社会的淘汰,有的人退休之后,还会被返聘。
“职场焦虑”类的案例涌现得越来越多,我们不能盲目地轻信而焦虑、也不能盲目地不屑而自负。
我很喜欢刘玉玲在采访时说的这段话:
你的竞争力是否支持你在年富力强时享受退休生活?
你的竞争力是否能让你到了65岁仍有源源不断的工作可做?
愿不愿意工作到65岁是自己的选择,能不能工作到65岁则是对你个人能力的评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