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看到网上有一些文章,对胡适颇多非议,认为其德也不立,功也平庸。
我对先生知晓的不多,实在也不晓得该把他看作大师来景仰,还是把他当作奸人以唾弃了。话说回来,一百年过去了,既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聊过天,更没有共过事,真的也没有什么办法知道真相。无论是红方说的,还是白方说的,谁又能说谁更可信呢?
碰巧去年逛新华书店,偶然买过一本先生的书。
关于胡适先生的一些联想最近一直下雨,正好翻出来看看。
看完之后,感觉已经不需要去讨论先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在那个满是问题的中国,文学、社会、道德,先生确实是“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立德立功立言,后两者自不必提。至于德,刚看到对于先生这样一个提倡新文化的人,竟然陪伴一生的,是母亲包办婚姻的妻子江东秀。先生说:“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怪不得蒋介石评价先生不仅是“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也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至孝至义,德自彰显。“三不朽”者,先生可为其一。
——先生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立大功可不朽。然哥伦布船队的舵手、船夫,同样为这一伟大历史功绩做出了贡献,同样不朽。不知道主席在北大,心中是不是因校长的话才有了“人民路线”的萌芽。
——先生认为,马克斯的阶级理论,客观上进一步强化了阶级对立,不利于阶级间的谅解和融合。当我们讨论“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时,是不是该对先生的想法有进一步的理解。
——先生认为,文章应该言之有物,不求格律不强用典不无病呻吟,我在想,我们的文章,是还没有完成应有的改良,是还是又到了改良的时候。
先生反复强调,谈论主义也好,理解问题也好,总不能脱离那时那势那人那境,现在我在这里谈论先生,可能已经有悖先生的这个思想了。
历史是留给后人研究的,可后人即使能够求得最丰富的史料,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历史的心境,笔下总有取舍,遑论难避主观了。
历史,不信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