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设计劳动课程时遇到了实际问题——层级不清晰、任务不明确、内容太局限……今天经过校长的梳理,准备打破重建。没有沮丧,反而有点欣喜。我们这所新建校,能有一位以身作则、不辞劳苦、事无巨细、高瞻远瞩的校长,那就是有了希望。肯定不是拍校长马屁,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如何敬业,如何夜以继日。
一个学校不以应付为日常,不以作秀为驱动,而时时处处想的都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能让老师获得怎样的进步和提升?我想这是一个真正的学校应该有的样子。
工作也有些年头了,学校的日常事务越来越多,多的让老师应接不暇,多的让老师们忘记了教室才是主战场,才是自己的阵地。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职责的意义,忽略了教学的目的。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却没有真正的和孩子发生交流;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却将知识与育人分离。这个现状,在很多学校里比比皆是。而我们却在深挖课程,静心做设计,活动必须是贴近孩子生活现实并且有意义的,这让我感觉到每天点灯熬油也没什么。生命就是这样,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生命的长度,那就改变它的宽度和厚度,以及密度吧。
最近一直在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只是一年级,包括全学段。其实何止?我们人为人的一生都在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拥有的习惯,不一定是好的,就看有没有意识与契机去重建好习惯的决心。
校长带领全校师生一起写字、读书打卡,这是一件小事,却是一件非常难以坚持的事。不知不觉我也已经写字打卡半年有余了,看来比我之前想象中的要容易一点。但对于坚持,我们是需要一些热爱和动力的。有如此多的人同行在成长的路上,是一种快乐。
看了一些相关文章后,我意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从身边得小事做起,自己的鞋带自己系、自己的书包自己背,桌子擦干净,放整齐,上厕所后把厕所冲洗干净等都是劳动,不能把生活中的劳动与劳动教育割裂开来。在学校帮助同学和老师,回到家帮着家长干活,离开公共场所不留下自己的垃圾和杂物,在教室能随手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等等,这些都是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就是要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
搞清楚目的,在做设计的时候思路能更加清晰一些。我也在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抛弃原有固化的习惯,重新开始做一名小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