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分享暖心的故事,我就想到立夏,她是我的外甥女,是一个特别温暖的小女孩。关于她暖心的故事特别多,我就简单的分享一个小故事。立夏半个月前被我爸带回家,每次和她妈妈视频的时候,都会和妈妈说,我要看谁谁,她会把家里的所有人都说一遍,小小的她,已经懂得了要顾及到所有人,没有人教,这似乎是她与身俱来的。
昨天的书窝有一个环节,就是分享暖心的故事,我被小伙伴的暖心故事给滋养了。她们有分享孩子表达的爱,有分享侄女的感性,有分享母亲低调的关怀,有分享记忆里奶奶的鸡蛋,还有来自女儿的暖手。
分享后是共读的时光。共读的文章我之前看过,这次又仔细的看了一回,被第一句深深吸引。
爱要充满仪式感,需要及时地、不怕张扬地去表达。
结婚前我是一个特别重视仪式感的人,在没有条件时,会寻找简单便捷的方式来表达仪式感。最常用的就是写文纪念,典型的就是生日纪念,从08年开始每年生日我都有写日记,偶尔翻出来读时,会有触动。
婚后对仪式感看似淡了些,其实是更熟练运用并生活化了。举个例子,顺从父母,夸赞父母,也是一种仪式感。我现在很擅长找个点将我妈夸一通,然后她整个状态都很飘然,做事情都是畅快的。当然夸语不能无中生有,得是真实现象,要不她会觉得我浮夸。通过语言的魅力,让她感受到了强烈的存在感的同时还能体现价值感。
以前我不是很会表达爱,也羞于表达爱,这源于父母对我的爱几乎不用言语表达。直到,看了很多社会新闻,很多情感文章后,开始慢慢的学着去表达,不想日后后悔。再者,我发现表达爱,会让我身心愉悦。现在的我就是想要时时刻刻传递我的爱。
这次共读的文章里,有一小节我很喜欢。即,韩老师和心心一起将书里的故事表演出来,也就是角色扮演。
我以前一直觉得角色扮演应该是学校里,师生间的互动。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突然想到,平日里,外甥女和我玩过家家也是角色扮演呀。我们俩日常的对话是这样的:
立夏:姨姨,我当妈妈你当姐姐他当弟弟好吗?
我:好的啊。
立夏:姨姨,我是霸王龙。你是什么龙呀?
我:我是三角龙。
每次对话完,她就开心的大笑。
前不久我将过家家加入到了喂饭中。小姑娘吃饭很磨蹭,每次喂她吃饭,父亲会威逼利诱,大声训斥。看得我很心疼,于是我主动揽活,将过家家应用进来。
我:立夏宝贝,我当妈妈,你当姐姐,他当弟弟好吗?
立夏,不要,我要当妈妈,姨姨当姐姐,他当弟弟。
我:好啊,那妈妈你快张嘴吃饭。
于是,她很高兴的张嘴吃饭了。
文章里的角色扮演,使我意识到日常同孩子过家家的小游戏可以应用到很多情景里。
比如,我平时讲故事不会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所以孩子很难真正感受到书里的美好。接下来我可以多尝试在讲故事时玩角色扮演(过家家),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他们的接受度就会高许多。
孩子们因此知道,所有书中写到的美好,都是真的。
昨天小伙伴们有分享一个点,说的很对。
不喜欢孩子的某种行为时,父母要先表达对孩子的爱,然后再说我们不喜欢这个行为,希望孩子可以改一改。
不要一碰到我们觉得不好的行为时,就扯开嗓子骂孩子,批评孩子。
当你天天批评孩子,
贬损孩子,
孩子不会不爱你;
但她,
会不爱自己,
不爱那个总是被不喜欢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