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柔嘉:家庭——是上海算小知识分子家庭吧。家里比较好的社会关系是姑妈,留美,企业高管,没有孩子,对孙柔嘉关爱有佳,愿意出钱出力——有亲戚但是不愿意出手相助的都不必算做有效社会资源。书中对孙的家境描述的很一般,那是对比方鸿渐的的未婚妻周家、苏文纨家和唐晓芙家。严格来算,孙家应该属于上海中产,肯定不是旧时说的“下只角”那种家庭。
外貌——相貌中等,化妆后比较美,平时大概70分?在香港时孙对香港街头旗袍样式的观察,说明毕竟上海洋场长大的女孩,对潮流还是敏感的。
身材比较娇小。情商、能力比较高。在学校时她自己受到丁组学生为难,知道向方和赵求情,保住了饭碗。又在方被丁组学生公诉时及时通风报信。初涉职场,能拎得清,站的住,已经很不错了。另外,赵辛楣不回方鸿渐的信,以及态度的变化,被她说的准准的:辛楣人很热情,不过往往口空答应在前面,实际上做不到。但鸿渐一门心思把自己的事业、前途压在朋友身上。
人品——两件事看一下,一件是孙和方在香港办婚礼。方因为临时被赵劝着在香港注册结婚,钱花的差不多了,不想买衣服,但孙想要一件时髦的旗袍,一来结婚不必太难看,二来明年也还能穿。这件事反而说明孙还可以,结婚也没有提过分的要求。倒显得方真的既无主见又无情商。另一件是方鸿渐被学校解聘,孙明知他能力有限,到结婚后,方自作主张在没有下家的时候辞去报馆的工作,孙只是责备他做事欠考虑,还是准备跟他共患难的。
方鸿渐配不配的上孙柔嘉呢?从人品上来说,是配的上的。方虽然能力不强,但人心比较正,看到学校不给孙发旅费,替她向赵辛楣申请。婚后方家婆婆、妯娌为难孙,方也是心疼维护她的。
从家庭上来说,差不多吧,半斤八两。所谓门当户对,差不多的也算,谁家好一星半点没必要锱铢必较。方的父亲是“乡下乡绅”,未来并不能在财力和社会关系上助力他们。前面提到孙家还有个能帮忙肯帮忙的姑妈。又是上海本地家庭,社会网络更好一丢丢。
从心智上来说,配不上。人初出社会,都有被人欺负的时候。这时候反抗反而不利于前途发展。方鸿渐本就情商低,在汪处厚家跟高校长吃顿饭,一共没说几句话,却说的句句讨校长厌。又到赵辛楣因涉及跟汪太太被撞见愤而离走。高校长问他知不知道赵离开的原因,他竟然说知道!高校长对汪太太也有暧昧吃醋的份儿,当天又参与了“捉奸”,自然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事。方连这点都想不到。恰好,想让他走的还有陆子潇、李梅亭等等,被解聘只是早晚的事。而他到临上轿,还幻想校长秘书送来的是聘书。校长临别送他贺礼,他又想借此回骂。被孙柔嘉劝说成了写感谢信。二人心智的差距对照鲜明。这不是当下流行的“三观不合”,就是明晃晃的心智差距而已。
如果孙在大家思想解放、信息发达的今天,也许她会很看得开,做个快乐的单身,不必“千方百计”嫁个方鸿渐,进到一地鸡毛的“围城”里。但我相信她绝对不会怕了结婚,不会吝啬于对家人付出心血。不会成为想嫁,但是嫁不出去的那个普通女生。
首先,她能细心捕捉到身边“善良”的人,比如方鸿渐。如果眼睛长在天上,身边的人都看不上,那机会自然少。人怎么就不肯承认:你周围能接触到的人平均水平,某种程度可以体现自己的水平。
其次,她对自己的情况有清楚客观的认识。她虽然对父母写信亲亲热热的,但她知道父母无心再在她身上多费心,她无法靠媒妁之言,只能自己做打算。当然,结婚时她还是客客气气地把属于自己的那份嫁妆要了来。也跟对自己关爱的姑母保持密切互动,为自己的工作做好打算。
第三,她对对方的期望值比较合理。她没有觉得方鸿渐必须怎样追求她,或者为了结婚提出各种刁难的条件。她选的本就是一个情商不高的人,非要生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希望,真是跟自己过不去。不要期望一条鱼会骑自行车好吗?
孙柔嘉的婚姻选择看似很稀松平常也很鸡飞狗跳,但婚姻不就如此吗?难道不能包含一点糊里糊涂的爱情,一些互相伤害的言语,一些共度难关的决心,一些互帮互助的行为?除非她反悔了,不然她还是有能力维护一个家的。
尤为重要的是,孙柔嘉是全心全意爱方鸿渐的——对于唐晓芙来说,方鸿渐不过是她“众多朋友”中的一个,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对于苏文纨来说,看上方鸿渐只能算是一时看走了眼;对于鲍小姐来说,方鸿渐只是寂寞旅途中消遣的玩物。
如果把书中的情节平移到现如今的生活中,生长在大上海中等家庭、又有一定能力的孙柔嘉,大概率是看不上小城公务员子弟方鸿渐的;即使是我们都瞧不起的方鸿渐,人家也在西洋混过几年,有机会跟唐晓芙、苏文纨这种上流社会的大小姐打情骂俏。说白了,对我等凡夫俗子而言,孙柔嘉就是遥不可及的女神,遑论其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