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开始,书虫班里忽然有种很诡异的气氛。
到底是怎么了?晨诵,午读,上课,放学,一切还都按部就班,那到底是哪有问题呢?
一天下来,我慢慢品出了味道:跟我说悄悄话的人越来越多了——“老师,我同桌今天上数学课晃了好几次凳子。”“老师,我们组的xx上课铃响了以后才从外面进来。”……总之,都是在说自己小组内成员不好的表现。
我也马上明白了,这些“悄悄话”是从何而起:
我们班的座位是循环座位,每周前后轮换,所以也没有办法定出第一组第二组这样子。某天,我“灵机一动”,决定用组长的名字来命名小组,组长叫小晴,就叫晴组;叫小轩,就叫轩组……
这个学期,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班级的舆论监督力度,我制定了这样一个“争夺小组命名权”的规定,就是打破组长“任命”制,两周一评比,组内表现最好的那个孩子可以当组长,也就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个小组。
这个表现好,包括各个方面:上课听讲,下课守纪明礼,作业完成认真,晨诵午读等表现优秀……当然,也有相应的扣分制度。
开学提出来这个制度以后,学生反应非常好。班里的纪律卫生学习等各方面都有“肉眼可见”的改善。我还曾在心里暗暗自得:妙啊,这个办法让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自发自动的约束自己,好,真好!
谁知,好景不长,第二次评选还未开始,就有了这样的“不和谐”音符,让我心里很有点不痛快。
今天上午放学时,一个小姑娘跑到我跟前交给我一张小纸片,我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彻底把我击败了——里面连拼音带汉字还有错别字,列了整整七条,全都是本组人的违纪情况!
我承认,那一刻,我的内心很沮丧,还有一些愧疚。孩子们的心是透明而纯粹的,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行为才将内心表现得那么真实。我轻轻把纸片叠好,放进口袋,拍拍小姑娘的肩,告诉她,老师知道了,快回家去吧。
下午上课,我直接宣布了这项活动暂时停止,因为我还没有想到更好更完善的办法来实行这个活动。
不知道该怎样妥善平衡这些孩子们微妙的内心安稳,面对这次失败的尝试,我微微皱起了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