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个心灵保持单纯,并接收这种神圣的智慧的时候,所谓的方法、导师、训诂、寺庙,这些腐旧的事物便通通消散;这个心灵只生活在当下,并将过去和未来一同并入此时此刻。(Whenever a mind is simple, and receives a divine wisdom, old things pass away, means, teachers, texts, temples fall; it lives now, and absorbs past and future into the present hour.)”
“可是,人类却是胆小的,总是在歉疚;他不再挺直腰板;他不敢说‘我觉得’‘我是’,却引用着某些圣人和智者的话。他在茂盛的青草和盛开的玫瑰面前都会感到羞愧。我窗前的那些玫瑰可从不在乎从前的玫瑰、或是更漂亮的玫瑰如何如何;她们就是她们自己本来的样子;她们每天都和上帝同在。对她们来说,时间是不存在的。这些玫瑰只是单纯存在着,在每个瞬间完美地存在着。叶蕾展开之前,花的整个生命就已经流动了;在花最盛开的时候,她的生命并没有更多;在枯枝的根系里,她的生命也没有更少。她的自然本性被满足了,而她也满足了自然的规律,时时刻刻如是。”
“如果我们生活得真切而坦诚,我们就能看到事物本来的样子(If we live truly, we shall see truly.)”
——《自立》
“时间” 真的存在吗?假设它存在,它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在我们的认识里的呢?
为了一个社会能够配合彼此、系统地运行,客观的时间刻度是需要的。
然而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实际却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可以说就是客观时间的概念全面碾压主观时间的进程。今天作为一个生活在都市里的现代人,如果缺乏遵守“客观时间”规律的意识,在任何组织里绝对是会遭人诟病的。
理所应当地认为 “客观时间” 的重要性大于 “主观时间”,这是现代文明的负面效应:我们习惯看表/手机、通过钟表来校正自己的主观感觉。于是形成了每个人在基本矛盾找到某种平衡:既要让自己的时间感顺畅,又跟各种生活工作的需要不拧巴。比较容易造成的误会,譬如,通过堆积时间、重复机械工作来 “感觉自己很努力”。
爱默生以他窗前的玫瑰为模范,描述了怎样 “单纯地存在”;他所说的与上帝同在,不从宗教的角度理解,也许更像是连通直觉,每时每刻地连通直觉。那是种怎样的体验?
对我而言,那是种“沉浸感”——不再有冲动去翻看手机或者干些别的来逃避或者想要应付,而是在与事情或与自己的关系中,找到一种新鲜的呼吸般的节奏,能够不断发现崭新的东西,哪怕是最微小的不同也能带来愉悦——而不是埋怨, “怎么跟预想的不一样” 。在对目标的明晰和把握之中,又不因为目标而失去一种“当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