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听到身边年轻的朋友说,感觉自己很迷茫,不想继续打工想创业,但好的项目资金投入太多,小的项目又感觉不挣钱。久而久之已而立之年。
相信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焦虑,咱们现在处在一切求快的社会,30岁都不成功,太可怕了。
与其说是听到身边的朋友如是说,不如想想自己。虽然我已过了而立之年。老实说,我曾经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一时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后来看到首尔大学教授金兰都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24小时”理论,他将人生等价于24小时,假如你的寿命能活到80岁,那么1年相当于0.3小时,30岁仅仅才上午9点钟,一天才刚刚开始而已。
人人都在为三十而立而自危,男人因为事业的发展,女人因为岁月的变迁,但三十而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论语·尧曰篇》第三: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也就是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孔子本身关于“礼”的思想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礼仪规范。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将之理解为社会规范。一个人要是不懂得社会规范,当然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
所以对孔子而言,三十岁之前就是在学“礼”,三十岁后终于对“礼”有了一套自己坚定而成熟的思想。这也可以叫做“学有所成”了吧。
而我们今天提到“三十而立”,应该要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了。事业和生活都要进入一个稳定的状态。
综上所述,我理解的三十而立则为:在三十岁之前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能够形成一套自己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看法,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三十岁之后则能够通过以往的学习和思考可以独立地做出选择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这种独立做出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要靠从“志于学”到“而立”之间慢慢的学习和思考来培养。
我之前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拿职场的发展路径的三个阶段来说:
第一阶段:22岁刚毕业进入社会发现学校书本中的内容,在职场中能运用的少之又少。初入职场需要我们重新开始学习,不管是专业技能还是职场规则。多看、多听、多做更多的是执行层面的工作。说不好听的,除非你足够的优秀和特别,不然很少有人会听取一个新人的意见,你要做的就是执行好每一个工作指令;
这时的你还只能是个前台或文员。
第二阶段:3-4年后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得到大家的认可,老板的信任。这时更多需要独立完成的工作及责任会交付给你。
在这个阶段除了还要学习新的知识体系外,你可以将之前的经验运用在新的工作挑战中。因为你已初步形成了对于工作、对于职场规范及个人目标的价值体系。因为你在以往的工作中不断加入了思考的元素。
这时的你已经晋升为专员或主管。
第三阶段:又一个3-4年的磨练,首先要恭喜你三十而立了。这个时候由于你表现优秀,脱颖而出,你可以利用以前所学是知识、经验独当一面。甚至可以晋升为团队的leader。你可以独立的做出选择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而此时的你已经成为部门经理甚至担任更高的职务。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我工作很多年了职位一直没有变化,发展比较缓慢。” 请大家不要着急,我只是形象的打个比喻,但现实中这样的人有没有呢?答案是一定存在的。甚至还有更厉害的人物呢。不然“年轻有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猫胡说总是告诫自己:我不能和别人比,要比只能和自己比。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老话说的好“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机遇不同,学识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自己每一年有进步,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那你今年就有成就,今年就过得有价值,没有白过。
每个人都会 按自己既定的计划前行、发展并最终能抵达终点。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速度是不一样罢了。
所以,人生的路很长,即使30岁还在蹉跎、彷徨、挣扎,根本无需绝望,所谓三十而立,绝不是说有多大的成就,而是有相对成熟的思想和较为明确的人生方向,然后耐心的去周求,坚持到底,矢志不渝。
三十而立,在心不在岁。
今日互动:按照“24小时理论”你现在是几点了,你的“三十而立”又是怎样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