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很喜欢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我猜,很多人都看过那幅画,不仅仅因为它是幅名画。👇
![](https://img.haomeiwen.com/i2003999/0f90c598105f1efe.jpg)
(百度上找的图,btw,你更喜欢哪一种读法呢?)
第一眼看画,跃入眼帘的是蓝的海,白的浪,占据了画面的多半,也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与海浪相比,远处的富士山多么渺小而易被忽视,况且蓝色山体被白雪覆盖,山海一色,恰像一个正在蓄力的浪头。
被这幅画吸引纯粹是因为它的色彩。我不懂版画的绘制,但画的笔触和色彩都很日本。就是说,即使不去注意伏在小船上的武士和题字,也会觉得这是日本艺术。很有民族风情,嗯...应该称作和风才对。伸着千万只爪子的凶猛海浪卷挟着狂风吼叫、涌动本该极富冲击力和动感,但蓝色映着霞光染红的天空,却又有种奇异的平静感。
之后听懂画的人鉴赏,这幅画的好处在于画家刻意地压低视点,仿佛容身于浪涛中的一艘小船,富士山与浪的动静之比,大自然与人的大小之比以及表现日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等。可叹,我的喜欢来的多么不可思议。根本没有关注到画家的构图、笔触以及用意,甚至认为即使没有几艘小船会更有禅意,画的好处和艺术造诣却都没注意到。下意识的喜欢很多时候说不出道理,即使喜欢的原因不同,总都是对美好事物天然的接近倾向罢了。
有人说,船上的人是在惊涛骇浪中努力抗争的武士,画表现的是日本民族的勇敢和抗争精神。我却觉得他们只是躲在小船上避过大浪而已,和大浪相比人是如此无力渺小,只是一群出海时祈求风平浪静能够捕鱼顺利,运气不好遇到海浪也只好听天由命的人而已。(点开图观察小人儿的表情,多么平静坦然,已经习以为常而并不是抗争呐。况且人和海浪抗争个什么劲儿? 海浪内心os:愚蠢的人类...题外话:小时候看过部电影,名字记不清了。很大的洪水,人们不疏散逃离而肩挑背扛用能找到的所有东西去堵,很有干劲也很有信心。大浪来了洪水冲毁了一切,包括生命。心酸又愤慨,愚昧无知、自大、不尊重自然规律害死人呐;《寻龙诀》中的革命青年也是一样,可怜又可气;但艺术作品高于生活,歌颂这种勇敢、献身精神或许别有意味。)
浮世绘与印象派画作有着不解之缘,很多大师如梵高都受到了浮世绘的影响。今天偶然得知了梵高与北斋的渊源。梵高很钟爱北斋的作品,买了很多浮世绘挂家里,还跟兄弟写信说:“我都不需要去日本,睁开眼看到画,我就在日本了。 ” “日本画的笔触极快,快到像光;他们的神经更纤细,情感更质朴。”,不禁感叹艺术的神奇和梵高的通透。以画识人与以字识人一样,有些道理,又没什么道理。心理课上做过通过画分析性格的实验,虽然简单粗暴,但还是有些依据。(想到刚学素描的时候,老师说我的画有种自然的朦胧感,许是内心温柔,嘿嘿嘿)
![](https://img.haomeiwen.com/i2003999/8ffab9afcb208e6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03999/8e1d1d2b45c6f3e5.jpg)
“我一定要画一幅在多星的夜晚的丝柏树。……然而我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这幅作品:一个多星的夜晚,基督是蓝色的,天使是混杂的柠檬黄色。” ——文森特•梵高
讲个笑话:有人怀疑梵高是穿越者,理由是《星夜》中星空与延时摄影的星空多么相似!我从画中看到了一种流动感,时间的流动感。沧海桑田,日转星移,时空变幻,丝柏伸出画外,而小镇却依然宁静。色彩、意象、画法每一点都可以供鉴赏者品评出诸多意味,不想多写。只是,想到《三体》中提及梵高《星夜》的一小段文字,是说太阳系的二维折叠,当时就是比着《星夜》想象,着实神奇。
话题回到葛饰,后人有将《神奈川冲浪里》的白色浪花幻化成一只只白色兔子,笔者觉得很有趣。《浪潮》中的标志也有点像,用波浪线标示的是小浪花,真正的浪潮只能是葛饰的画法。与《神奈川冲浪里》同属“富岳三十六景”的另两幅画也很有名。
![](https://img.haomeiwen.com/i2003999/e607ab077da5322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03999/aa85aa13dfb90ed0.jpg)
(讲真,最喜欢的还是《神奈川》)
另一位画家歌川广重的画也很好,有《东海道五十三次》、《东都名胜》等作品。
喜欢这幅《大桥骤雨》,让我想到小时候画雨的经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03999/416c18c46344ea1a.jpg)
by -艺术门外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