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张弛之道”——学羽毛球有感(一)

论“张弛之道”——学羽毛球有感(一)

作者: 简Jane_lm | 来源:发表于2019-11-11 22:59 被阅读0次

    教师生涯两年,颈椎病,腰椎病相伴相随,感冒已成月更。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在学生的督促和鼓励下,我开始加入了他们的羽毛球运动。

    以往多喜爱篮球,大学学的也多是排球,篮球等大球。就是没学过羽毛球,但如今身为人师,一旦受伤,恐有碍观瞻,所以选了本以为比较轻松的羽毛球。

    却没想到无意中选了一个高难度的球类。

    我原以为的打羽毛球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使劲地挥舞着拍子接球,发球就好。

    一开始他们让我和其中一个学生配合双打。有人一起分担还好,我可以闲看头上球升球落,目送着球起起伏伏,升升降降,在空中划出一条条完美的抛物线,偶尔接个学生“故意”发的好接的球。我渐渐发现有团队配合,职责一定要分清,谁负责前面,谁负责后面,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说双打有人替你担着还可以滥竽充数,那单打就是暴露球技的时刻了。我发现我用尽全力发出的球个个都是极高的抛物线形状,堪称完美,可我的学生却告诉我,这种球是最容易被人接到的,不能总发这种“老人球”……而接球方面,一看到对方发球我就开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跑来跑去把自己累得大汗淋漓,但是遇到对方的“假球”“侧球”却往往“南辕北辙”,根本接不到球。

    我这才明白光靠一腔热血和蛮干却是不行的,得用巧劲才行。这就是题目所说的“张驰之道”了。

    古语有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于是,我拜了我的两个学生为师,跟着他们“学艺”。他们兴趣盎然地开始教给我各种动作和要诀。

    我说想学如何轻松地发球而对方又接不住,他们就给我讲了“侧球”等一些技巧,但是我发现一旦蛮干的习惯养成,想要变“软”却不是那么简单,原来,力道极难控制。

    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性格和教学。张驰之道又岂只存在于羽毛球之中呢?

    自己的性格一直都是毛毛躁躁的,凡事都是快刀斩乱麻,满腔热血地冲冲冲,而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慢条斯理地做事。

    在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置身于盲目的忙碌状态,竟然还莫名地觉得充实,一旦闲下来反而会觉得寂寞。每天的生活都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连轴转,所以才会年纪轻轻就夙婴疾病吧。

    而生活不正需要这种“张驰之道”,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适度地运动、放松,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吗?

    前几日看到一段赵海洋的《夜色钢琴曲》弹奏视频,发现曲如其人,十分的安静淡然。蓝天,白云,钢琴,海洋,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一种多么令人艳羡的生活。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还有一直很羡慕那些淡定、从容的长者站在三尺讲台如松、竹一般地风流儒雅,或娓娓道来,或掷地有声。对待学生宽严相济,课堂纪律井然有序。

    而自己常常上完课大汗淋漓,满腔怒火。因为平时与学生相处过于亲近,以至于他们常常没大没小,不分场合地接话,打断课堂进程,课堂纪律堪忧……而且初为人师的两年里每逢考试前夕,竟都会因为过于担忧学生而失眠多梦……看似是认真负责,呕心沥血,却都是在做无用功,没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孔子家语》有云:“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张驰之道”不仅体现在生活运动中,在教学中,在为政治国中不更需要张驰之道吗?

    论“张弛之道”——学羽毛球有感(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张弛之道”——学羽毛球有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wx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