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孔子重教,老子重悟。
孔子之道人可学得,老子之道学不得,学不到,得悟得。(一家之言)老子的书烧脑(相对论,察辨识度……),孔子简单些多半是为人处世的要求,更贴近生活……
看过孔子的电视剧,里面有一个老子与孔子辩论的情节对话,很精彩,感觉最后孔子理论略胜一筹,这就是为啥现在孔子思想流传下来的,当然老子思想也不是不对,主要是他的思想感觉是人一生都在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没有任何束缚,不用刻意追求,总追求一种人只要吃饱穿暖就行,孔子思想是人应该要有追求,人不能只追求吃饱穿暖,要吃更好的穿更好的的更高追求,不知道我的结论是不是老子与孔子的最终思想表达。
第一,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悟道。
第二,人之所以为人,有人的好处,也有人的坏处。
第三,求也是执,执念。
第四,道是无限,无极,纯粹,是指引人的方向,而作为人永远追求不到道
何不作为人,留三分贪财好色,剩七分一本正经,游戏人间,岂不快哉!
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一刻起不就决定了吗。
(二)
老子在历史上是很神秘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知识分子纷纷出道炫技,其中,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不仅率先成名,他还发明了一套很多人听不懂但觉得很厉害的「道言道语」。
关于老子有很多种说法。但俗话说,铁打的老子,流水的包装。
你不知道的老子!
老子身世成谜,如果你翻开他的履历,会发现上面一片空白。
他是谁?他来自哪里?他做过什么?随便一个问题,都是直击灵魂的终极拷问。
关于老子的身份,目前的主流说法还是司马迁大爷在《史记》里写的那一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末期楚国人。
(三)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成了消极的代名词。似乎他主张什么也不要去做,并美其名曰一切顺应天道顺其自然,即:无为。于是乎,便“无为而无不为”了。
这样的话,老子不会权且这么一说,何况这还是他的核心思想。细想起来,他的这句话,不仅一点儿也不消极,而且还饱含有科学的唯物主义道理。“无为”者,不去做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事情,不去做螳螂挡臂式的可笑事。除此之外,便是“无不为”的范畴了。譬如,对于全球变暖,野生生态恶化动物灭绝濒危,雾霾等,皆为应“无为”,而却“无不为”导致的恶果。这就怪不得老子老早以前没有提醒警示过人们额。老子可谓,人狠话不多。
把无为放在学习里比孔夫子更深比应试教育更包容。如果提倡老子的话,我们的课堂在大自然不再在课堂啦,我们老师不用再循规蹈矩的教课本里的知识啦,学生也不用只注重学业了,家长也不用只注重分数啦。不过缺点很大,把应试教育优缺点翻个個就是啦。总结一句话就是老子的提倡就是先秦诸子百家时的游学,真正地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
儒家核心是“天地有序”。
一切要按既有章法有序施行直达标准,所以儒家最怕的就是有违祖制了。说它是经,也可以。道家讲究宇宙真理,任何人对真理的解构都是胡说八道,所以越做越错,唯一解决就是无为,顺其自然,让上帝决定一切。所以说是权,那完全是大逆不道的。至于孔子这样的标准化协会会长,自然看不上老子这种自由派了
儒家是一套成熟的世界观,家庭观,人生观,类似操作手册,你看了照着做就可以了。也就是个操作员。
因为老子带来真知,孔子带来N性。
儒家用四书五经,让你提前温习一下什么是社会管理,替你以后进入社会,为做一个合格的“996打工人”打好基础。
考试成绩和智力发展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儒家思想,对人的认知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是。
(五)
我希望成为一个开心的傻子。
以前有一个傻子,他很开心。
有一天当傻子知道自己是傻子后,他很久没笑了。
人明白得太多,真的会没有快乐!
生活就是自己哄自己,把自己哄明白了,就什么都解决了,人呐…不能活得太明白!
幸福的感觉在心理上往往是一种凝滞了的情感需求。傻子就能轻易地永远在以往的事物中重复中获取相近的快乐。
当人的见识增长,相应的会渴求更好更多更妙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 。
做得好吃总会有做得更好吃的,做的时候好好做,吃的时候好好吃,在某个阶段就享受对应的阶段。月有阴晴圆缺,但都可以赏月。
个人浅见,如果认为说得不对,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