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43847/e93cc8a3c0e96af7.jpg)
八年前,这个视频曾经让全国各地的家长纷至沓来,仅就几个月时间,全国23省市自治区的学生前来就读。
遗憾的是,四年后,很快就被思潮和膨胀的心冲垮,学校改变了航向,他选择了离开,就像丢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长无奈离开,一个教育的梦想支离破碎。
三年前,他,回到家乡,构建属于自己思想的学校。
现在,2016年,他决定做一个行者,要在全国建立这样的学校,让全国的孩子就近入学,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优秀的自己,让中国梦更加美丽。
这是他的宏愿。如今,他更成熟,思想更深邃,情怀更真挚,信仰更纯粹。
他在路上,相信,有一群人,能够和他一起奋斗。
这就是“阳光未来”——这群人,教育是他们的终身信仰。
点击链接看视频:谁在和教育拔河
正文
听了您的精彩演说,我很振奋。我曾经单枪匹马地干着像您学校所进行的教育,我收获了许多感动,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但没有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我的工作,他们把我归在了“勤劳肯干甘于扎根边远山区”一边。所以当有一年我拒绝了一份县级的荣誉时,我的校长很不理解,你这人怎么这样。
我们学校所在地区属于闽南地区,但我选择了最边远但最靠近南宋大儒朱熹出生地——三明尤溪的一所学校,我十分仰慕朱子文化(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我积极认真地去学习和研究,(当然以我的水平并不能研究得很深),我发现这文化中有现代社会和教育最缺乏的人的教育,我也发现东南亚的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受到朱熹思想的影响,我发现他们比我们国家更好地发挥和利用了我们的国粹。于是我就默默地干了六年,但因为没有大家的指导,缺乏高人的指点,以及自己个人的素质和进取的欲望强度不够等原因,我并没有比较有系统地理清自己的教育思路,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出突出的成绩。
但是当听到您的演说,很多地方我都有同感,我也做过很多类似的工作。所以我也像您在演说中提到的收获了许多的感动,来自于学生,来自于家长和父老乡亲,全校师生都很尊重甚至敬重我,家长尊重,甚至一些没有子女在校读书的乡贤达人都很尊重我,我好感动,我把这些当作我的财富。
但有时我感觉自己就像生存在夹缝中的小树一样,虽然我把根扎得很深很牢,但是总有一种被挤压,一种被当作另类,害怕随时有被风拔走的感觉。有许多人跟我说,我是对的,我这样做对学生是好的,但是现在的社会你也该为自己想想。我能理解选择一条路并且勇敢走下去需要勇气和付出,我理解那些人说这话的原因,我知道有部分人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又无法坚持着做的无奈。我知道做这样的事很累,很难,需要大无畏大无私,可我相信“人总要有点精神那才叫活着”这句话。
现在因为经济中心向中心城市转移,学生都聚集到了城市里,我也跟着大流来到了城区,同时,我也陷入了教育的大“潮”中,于是我一面做好“应试教育”,一面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为些我曾经写了一篇日志《老师一天要吃两个人饭》,一份是为了做好“应试教育”工作,另一份用于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还写了一篇《向菲尔普斯学习》,菲氏之所以能在一届奥运会上同时打破好几项世界记录,与他的惊人的饭量是离不开的,做为老师要想有所作为,也需要有惊人的饭量以获得惊人的体力和精力。
虽然这样的道路充满艰辛,但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言壮语,这七八年间我的贴身背包里总放着《毛泽东诗词》,当自己累时无奈时就打开来读一读,以此来鼓励自己勇敢地面对周围的寒风冷雨,向着遥远的光明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