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到今天为止,开学不过半个月。但是,研二与研一相比,真的泾渭分明。
研一一整年,课比较多。每一门课都还要研究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然后期末展示你的研究思路与成果,到了寒暑假综合老师的建议,继续学习,综合之前查的资料,写成课程论文。
最初的时候,也会担心研究水平有限,简直就是垃圾,可是老师给分的时候却很松快,总是最低的也不止80。(英语考试除外,那还是要考试的,别的只需按要求就行了。反正分数就是不会太差)。
实际上,对于我们这些研究生,从大学毕业后,写的论文真的不多,文科生或许本科的时候还要偏多,但是本科和研究生的论文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忽然迈向一个新的阶段,课业压力无形加重。有时候你有了思路,可是你找不到数据或一手资料。更多的时候,你对这个专业或领域真的不了解,需要大补特补,更不要说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对于你自己不了解的发表意见,其实和普通公众随意吐槽一样,毫无价值。你想进行实地调研或访谈,可人家都不带理你。多的是无用功。那是研一的生活,你虽然努力着,可却不见得有成果。
而研二不一样。课少了,我们专业其实必修课只有一门了,只需再选修一门课就可以达到学分要求。那么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
千人有千人活法。有的会去实习,干着打杂的活,拿着不多的实习补贴。也有的会考证,各种考考考。还有的会想,累了一年了,也该舒活舒活筋骨,好好歇了。
笔者除了必修课外,选了三门选修课。为什么会选呢,有的是因为觉得专业相关,有的是因为感兴趣,觉得毕业后可以考虑的工作方向。也有的人想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毕业留沪。
没有去实习,做了一份家教(纯粹为了养生。如果有更利于发展的,当然会毫不犹豫弃了)。预计下一年会去实习。对于留在上海没有那么多的执念,还得看发展方向。这一年只想好好准备论文,还有争取把研一写的论文好好改改能发表,以及暑假参加的调研论文能做出一点成果。现在选修课能学好,能明朗化更细化以后的发展方向。
关于选修课,其实选的人并不多。而且有的老师其实是很敷衍的。但是其实对于我们所有课程来说,我们并不会吸收所有。有时候可能只是老师提了一嘴的某个词,你感兴趣,然后不断挖掘。更多的是老师给了灵感与启示、指导。如果只是单纯的资料和文献,其实有时候自己看与查比老师讲效果要好多了。而且因为是课程,你最后总得拿出点成果来。选修课的优点就会很明显,更有可能实现老师一对一指导。
对笔者来说是必须的经历,很大程度影响了以后的发展。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但想把它记录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