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1.儒学历来强调“有道”与“无道”的巨大差别,佐久间象山在承认这一规范原则时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在力量均等的条件下才能论及道德。
基于此,提出了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交往中,实力就是一切。
又由此推出另一个推论:要避免被外国欺凌,只有强兵。 -
2.反对上古“三代 ”变迁的通说,从军事力量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
当时儒家一般认为上古三代更替是有道取代无道,有仁取代无仁,佐久间认为其实“虽称文王之美,亦不过云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
因此得出观点:谁谓王者不尚力。
因此得出有别于传统儒家的政治观点:以德服人只是空理,即便推行王道也得增强国力,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 -
3.提倡“和魂洋才”
日本维新的领军阶层跟心学的关系非常大。一方面是程朱理学作为官学相当于是幕府的思想控制工具,对幕府不满者自然会寻找朱学以外的思想,但儒学理念在当时的日本又是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因此基于儒学但又对程朱理学有所质疑的阳明心学就成了很好的反抗幕府的思想工具,尤其是任何革新理念都可以装在“行知合一”这个框里。在日本被称为王学的心学广泛流传在下级武士阶层间。
另一方面,日本阳明王学,讲究行知合一重在行,重点放在行上,轻空想重实践。因此佐久间象山等思想家积极奔走,宣传政治主张,亲自练兵、讲学,所传弟子又积极奔走串联,对时政的影响力和所掌控的实力增长得非常迅速。
PS: 关于中日近代维新变法的过程结果之不同,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大意就是彼时我国精英阶层所背的儒家框框包袱太沉重,相当于得了大公司病,因此企业转型很困难。见 [文艺专栏 |“和魂洋才”与“中体西用” ](https://www.sohu.com/a/204602372_64846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