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岳不群手起刀落,也不是没有犹豫。只不过诱惑太大。
有名利的地方,就有诱惑,还有层出不群,以为可以走捷径的人。
还记得我关注某大号的那个下午,捧着手机看完了她以自己经历为主线的文章,在体制内挣扎之后决心抛弃安稳,去深圳创业的故事。写的很真实,内心的焦虑,面对未知的恐惧,引起了我的情感共鸣。我点了历史消息,接连又看了好几篇,刷到了她故事的后来,痛快地把上万元钱给妈妈当零花,那种心情,我理解,更渴望。毫不犹豫的加了关注,据说文艺又理性是关注者的标签,我还挺喜欢这种分类,文艺是枯燥生活的色彩,理性是待人处事的底线。
公众号江湖风起云涌,我像个小虾米,有机会目睹众英雄出世,就已经很兴奋,仿佛站在高山之巅,看八面来风,看风起云涌。看订阅号满足了我对自己的小期待,总算是干点不浪费时间和眼睛的事情。所有的文字都是思想的凝聚,文字背后有浮华、有虚妄、有偏执,更有深沉、有反思、有经历的分享和观点的碰撞。最喜欢看到我欣赏的文章下面,一连串的留言都和我的心声一样,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就算是孤身陋室,也不那么孤独。
我有四十多个订阅号,总有看不完的小红点。忙的时候攒着,闲的时候消化,喜欢就关注,无趣就取关。我不认为自己的审美有多独特,也没听说过看书看文章还要经过什么资质培训才有资格评判,一切随心所欲。
有些号我已经攒了50多个消息没点开了,关注的时候就是虚荣,以为看了经济圈、技术圈,自己就能成专家,就像饭桌上的一面之缘,事后有几个能成为知己?
有些号要等到实在无聊才会浏览题目,连着三个题目没吸引我,直接删除。有些号,新欢正胜,一有更新,还会小兴奋。
有些号,关注好几年了,还买了作者的纸质书,感觉熟悉他的脾气,就算某篇文章写的太意气用事,也会笑笑,交朋友求同存异,怎可能每篇都写到我心坎上,那岂不是显得我太普通?
有些号影响力太大,看得出越来越写得战战兢兢,生怕的得罪了90后,又损失了80后,好在互联网空间无限,大号下小号,各有重点。
有些号,开头不错,中场拐弯,尾巴是个广告,不过也好,有市场有收入才能让艺术家安心创作,理想的市场经济应该为文艺发展买单。
那些鼓励我,启发我,让我深沉思考,反思自己当下现状的文章,我也会打赏,有时候甚至觉得打赏寒酸,都对不起人家给我上课的那份心思。
至于自己有没有改变,那还是取决于自己吧,懒惰啊,拖延啊,不是绝症,只不过根除比较难,我相信这是世界性的人性难题,不独我一人如此。竟然还会心存庆幸,总有观点触动内心,说明不是麻木不仁。
互联网太广阔,谁也不可能看到全部。互联网太犀利,浪里淘金,是金子,总会流传不断。小虾米我在某平台记录过自己的心得,剖析自己最深的那篇,时隔两年还会有人点赞。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都在追求独立和独特,是不是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实在有限?大号们的十万加,至少能代表浮上水面的心灵交集。
花露水专攻金庸多年,风格语气自成一派,我看了他的风陵渡,随后也看到了某号的风陵渡。竟然有个词,叫“洗稿”,洗了半天,容颜有变,神韵仍在。若说是其他婚姻、成长、职场的鸡汤吧,我或许也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了,只是这金庸的标签太过明显,加上标题还有九分相似,随手一翻,就找到了出处。正要庆幸某大号有品位转载了我喜欢的文章,结果作者栏赫赫写着自己名字。或许是编辑错误?我还给某大号找好了台阶。
又过了几天,某篇张爱玲也写得入情入理。张爱玲和王菲一样,属于文艺派的万年灵药,无论是捧,是黑,都要点击去看看,结果又看到了似曾相识。
我没有精神洁癖,但紧张的阅读时间,我不想重复类似的内容。在江湖声讨浪潮之前,我就取关了,曾经的感动,让我略有遗憾,特别是那个爱妈妈的细节。
别人是不是洗稿抄袭,我一点都不关心。我就是恶心被欺骗。打赏金额小,算不上经济损失,但比山羊见识稍多一点的我知道,众多和我一样的关注和点击,成就了她的名头和广告收入。
在影响力经济的时代,吸引眼球就能换取金钱,有时候都不分褒贬红黑。
只是,眼球之后还有大脑。你可以写的不好,可以有错别字,可以观点迥异,甚至写不出来可以转载,但是你不能骗我,说你写的和他的“一样”!
微博上还拿出了律师信,来定义何为“一样不一样”。我看了几行解释分析,不忍再读。
如果上万读者看了两篇文章,都看不出有没有抄袭,那我们怎么对得起小学三年级教作文的老师?怎么对得起高三苦练八百字死去的脑细胞?怎么对得起当年挑灯看金庸又怕父母骂的小心翼翼。
卖广告的时候说自己的读者有见识、有品位,写文章的时候希望读者看不出来抄别人,后台作者的内心其实很矛盾。
爬格子的人都知道,写——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写不出来可以有一万种理由,但是洗稿或者抄袭就像当年岳不群下决心练葵花宝典一样,都是一个心术不正的开始。
纸质媒体会衰退,但文学作品不会消失,读者对“文以载道”的期许不会。文学创作一直都是心灵的投射,事关心灵,所以文品即人品,也有几分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