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天空像水洗过一样,蓝汪汪的,秋的意味越来越迫近了。草木的叶子被太阳加持,各种缤纷的颜色慢慢上身,有别于春天的姹紫嫣红,铺展开一幅浓墨重彩的明艳画卷,植物园内一派秋日的瑞气祥和。
绕过绿树掩映下的曲折回廊,来到园子的东南角,有一处典雅的两层建筑,市美术馆就坐落于此。
诗联并蒂吐芬芳 ——听常江先生讲“诗联八异”恰逢一泓秋水生白露的花月良辰,中国联界泰斗常江先生做客风雅颂讲堂。
生于1943年的常老今年已经75岁了,童颜鹤发,着一身中式宽松套装,棉麻质地,素简纯净之色,翩然有仙风道骨之姿。
悄悄百度了一下,常江先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妥妥的一枚理工男,以诗词之心,伴岁月前行。尤其在楹联方面很有造诣,是当今联坛一大名家。
常老开口气息稳健,声若洪钟,谈吐间思维敏锐,神采气韵皆异于庸常。他讲座的主题是《诗联八异》,从八个方面阐述诗和联的区别:
一、诗歌是听觉艺术,对联是视觉艺术。
从人类的认知功能来区分诗和联,这一说法令我耳目一新。还真是没有认真考虑过,古人讲吟诗作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便是当时北方十五个地区的民歌。公元前四世纪出现的《楚辞》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伟大诗人屈原及其他楚国诗人根据楚国民歌曲调创作的诗歌;一类是经他们整理的楚国民歌歌词。唐诗的音韵格律精美,宋词的每一种词牌名都会有对应的演唱法则。
对联,在常老看来,即使是长联也不主张朗诵,是用来看的。举例:
最可怜花蕊凋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
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洒些前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
对联常常使用的正对、反对、流水对,尤其是自对,在诗歌中只是偶然使用。
二、诗的意境只可意会,联的意境必须言传。
诗不能太直白,标语口号不是诗。诗看不出本意,需要琢磨。
常老举例:“野火烧不尽”本是写小人的,在历史演变中,如今已经转意为描写春天,描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李商隐的无题诗《锦瑟》,先后有二十多种释意,各家争鸣。还是梁启超讲了大实话“这首诗说些什么,我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很美,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
对联也要巧,但它毕竟是实用的,要让人看懂。名胜古迹的对联,帮助人了解内容;寺庙讲佛理,道观讲道义,若是大雄宝殿前挂一幅对联,让人想到道家了,那万万使不得。对联就是要讲的明明白白。
举例:“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到来尽是弹冠客,出去应无搔首人。”一看就知道是理发店。
因此,常老总结,诗歌注重含蓄,注重深度;对联注重广度,注重发现。
诗联并蒂吐芬芳 ——听常江先生讲“诗联八异”三、诗歌依靠整句产生魅力,对联依靠词语显示亮点。
诗当然要“炼字”,但古人说“炼字不如炼句”,句美,诗美,因此“炼句”在更高的层次上。
对联主要靠词语,对准确、贴切有更高的要求。
1、选择词语要重视虚词。常老以自己为寺庙山门拟联为例说明虚词的重要性。
“既然绕不过禅关,便要想着如何进去;纵使离得开俗境,也该思量怎样出来。”去掉虚词后,仅剩下“绕禅关,想进去;离俗境,思出来”,显得硬梆梆,毫无趣味。
2、选择词语要重视名词。表示方位的、表示色彩的、表示时令的、表示数量的一些词运用得好,都会给对联点睛、提神,产生一些特殊的趣味。
3、选择词语要重视成语。在成语的使用上要放开眼界。“从古桑田沧海,至今仙鹤梅花。”仿成语,起变化,有了新鲜感。
四、诗歌要表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绪,对联要表达典型语境中的典型认知。
情绪就是感情,诗言志,志本身就是理想当中的情感。
例如:浩如烟海的送别诗,表达出离愁别绪,带给人慰藉。
烟花三月下扬州,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而对联的实用性决定不能放入太多的个人情感。更多的是一种概括,讲明白就好,弱化情感。
常老总结:诗歌讲求情感,以真切感染人;对联讲求认知,以贴切启发人。
五、诗歌的形式多有变化,对联的形式基本不变。
诗歌从三言、五言、七言到古风,可谓百花齐放,诗歌的变化是一种发展,但也给后人学习带来压力。
对联从“新年纳余庆,佳节好长春”,至今其创作规律没有什么变化。南方有一种上面住人,下面经营小店的民居建筑,底下有两个开间,三个门柱,中间的柱子贴上联,两边的柱子贴下联,称之为“三柱联”,这是一种创造,但依然遵循对联的写法。所以建议大家,写好对联,终生受用。
凭烟雨三桥,仗三花酒醉,分将春去;
截风丝百丈,趁百里月明,钓个秋来。
——常老题青岛寓园三桥聚翠
六、诗歌排斥技巧,对联主张技巧。
古诗不讲究嵌名、回文、藏头等等,唐诗三百首一首这样的都没有,写诗不要想着写出新花样,偶然双关可以,一定要协调好,看内容而定。
对联有实用性、群众性,有时喜欢搞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现在写嵌名联的很多,但建议不给名字太普通的人写嵌名联;不给长者老师写嵌名联。直呼其名不礼貌嘛。
回头一望,脑后即黄梅,求衣何必追梅岭;
闭目三思,心中本佛性,领偈自然显性根。
——常老题湖北黄梅五祖寺
七、诗歌的结构讲究起承转合,对联的结构不需要起承转合。
为什么不能随便把律诗中间的两联诗拿出来当对联,因为诗歌中的每一句都是“零件”,贴在哪也不合适。
相反也不是拿两副对联凑合凑合就能成为一首“诗”。
比如“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这两幅对联都是讲博览群书开卷有益,做学问的人要耐下心来,寻求读书之乐。因为每幅对联两句就说清楚了,再生拉硬凑成一首诗就是“画蛇添足”。
八、诗歌创作基本是个人行为,面向自己;对联创作是非个人行为,面向社会。
在历史上,写诗这件事,除了应制诗、科举诗,没人强迫你写。如果想要发表,需自问一句:发表后合适不合适,别人可不可以接受。这最后一条区别,我认为也带有根本的性质。也就是说,诗以娱己,联以示人,它们的社会功能是不一样的。
常老认为,对联要理直气壮地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要歌颂美善、弘扬正气、面向社会,不要把自己的创作简单化,不能人云亦云。
我们研究诗与联的关系,到底是谁影响了谁,它们之间的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常老说,诗与联是姊妹艺术。深以为然。
诗联并蒂吐芬芳 ——听常江先生讲“诗联八异”将近三个小时的讲座老先生一以贯之,引经据典,析辨诗联异同之本末,博古通今,言之凿凿,如指诸掌。闻之,精神骨髓皆感觉爽利,有醍醐灌顶之妙。
南朝谢灵运讲:“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而今,白露玲珑闲暇日,结伴娱游,来时赏满庭芬芳,去时揣韶华锦绣。四美具足,实乃可遇不可求之幸事。
在讲座即将结束时,常老抛出彩蛋,他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创作的一副对联,上联曰:
夏荷映日,秋菊傲霜,冬梅喜雪,待用心讲述春天故事。
因为涉及参赛等原因,常老没有亮出下联,是什么呢?
感兴趣的您不妨来对一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