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读书笔记(一)内在的转变

《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读书笔记(一)内在的转变

作者: 心理咨询师卜彬 | 来源:发表于2023-06-29 13:51 被阅读0次

一个人前半生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未获得稳定的自我同一性,会困扰并阻碍个体后半生的发展。要为第二个成年期做准备,不仅需要与父母保持地理上的分离,我们还必须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这并不意味着有一份有报酬的工作就够了,而是说我们要感受到任务的挑战,并在完成任务时感到满足。

我们还需要更成熟地投身于亲密关系。在不可避免的关系摩擦中,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与另一个人达成妥协,意味着这个人无法达成自己的精神现实。

荣格清晰地表达了这项任务:

生命的自然历程要求年轻人献祭他们的童年,放弃对父母的幼稚依赖,以免他的身体和灵魂仍被无意识的乱伦所束缚。

恐惧意味着挑战和使命,因为只有鼓足勇气才能挣脱恐惧。如果选择对危险退避三舍,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某种亵渎,整个未来就会变成一潭绝望的死水,一束忽明忽灭的火光。

即使是稳定的自我同一性也会在中年遭到破坏。无论一个人在巩固自我状态、建构自我世界方面多么成功,中年之路上的坍塌都会带来困惑、挫败和身份丧失的体验。当一个人踏上中年之路时,前半生未完成的事务会毫不留情地找上门来,让我们心生怨恨或指责他人。

中年之路上最有力的冲击之一,就是意识到我们和世界之间并没有签订心照不宣的契约,并不是只要我们心地善良、意图良好、行为正确,事情就会进展顺利。我们假想和这个世界实现互惠;只要我们尽职尽责,世界就会报之以歌。令人痛苦的事实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契约。

也许最大的打击是自我至高无上的幻觉受到侵蚀。自我的崩溃意味着一个人并没有真正掌控生活。除了震惊、困惑甚至恐慌之外,中年之路的根本结果是使人谦逊。

如果自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就无法从“自我——世界”轴转移到“自我——自性”轴。在自我分离与固化的过程中未完成的事务,将会变成一个人成长的障碍。

“你必须把你的恐惧提上议程。”生活会毫不留情地要求我们长大,并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长大意味着最终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面对自己的依赖、情结和恐惧。它要求我们不再因自己的命运而责备他人,并对自己的身体、情绪和精神健康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读书笔记(一)内在的转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na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