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喜
【16】
一行人下山回家,大伯母泡好了茶,滚烫的茶水下肚,林謩浑身暖起来。小平湖毫无睡意,“这把琴有个故事。”
程立闻言,在方桌边坐下来。大伯父和大伯母也放下手里的事情,听小平湖讲。
“半涉浊流半涉清,倚筝闲吟广陵文,寒剑默听君子意,傲视人间笑红尘。这是师哥最喜欢的一首诗。”小平湖说道。
“没错,半清半云的名字就从这里来。”大伯微微颔首。
“这首诗是师父打小教给师哥的。”
那不就是程家祖爷爷传下来的,林謩想到。小平湖时隔近一辈子了,还能把这首诗记得如此之熟,越发觉得小平湖并不像他表面所显现出来的那种糟老头子。
“再讲渊源,这首诗最早也不是师父学会的,而是他的一位知己告诉他的。”
大家默不作声,不知道小平湖卖什么关子,大半夜就一首诗讲了半天。
“这位知己,当年也是古琴界有名的人物。可惜他的名不在台面上,他以传授教导为主。带出来的徒弟,不亚于管平湖,张子谦那些名家。当时他在苏州创办了一所古琴社,一来教学,二来与琴友们聚会谈艺。”
小平湖说着,眼皮竟然耷拉下来。林謩和程立对看一眼,不知道他老人家是不是讲睡着了。
“师父当时去苏州,别人给他介绍了这个琴社,他就认识了这位知己。”老头又缓缓讲道,“一见如故,一见如故啊...师父在苏州一住就是半年,这半年家里以为他在外设了偏房,师娘当时差点带着我师哥改嫁。”
“那把宋代的仲尼琴,也是这位知己临别时送给师父的。”
“原来有这么多的渊源。”林謩忍不住说道。
“可惜....琴莫如不送,人莫如不识。”小平湖瞥了一眼林謩,“收我为徒的时候师父已经古稀年迈。大家都奇怪有了师哥这么好的儿子传承,为什么还要收我这个关门弟子。”
“嘿,我也不知道。”小平湖混浊的眼珠转到大伯脸上,“也许因为我是从苏州来的。”
“你是家祖那位知己的?”大伯讶然。
“不知道,”小平湖摇摇头,“没有人告诉我祖上有位教古琴的名家,更没听说过什么琴社。”
“那您当年为什么会来到箭板镇?”程立突然问道。
“唔,”小平湖摸摸下巴,“我后来也想过,从苏州到四川,这个安排过于蹊跷。当时家父肺病深重,自忖久不于人世。让我来四川跟他一位故交学做生意,学一个谋生之计。但到了成都,第二天就遇到师父,师父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学琴,我就来了这里。”
听起来也是顺理成章。林謩想不出有什么不合理。
“你姓肖,大伯母也姓肖。那么,祖爷爷的知己是不是也姓肖?”程立说出这番话,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到他脸上,大伯母脸色微微发白,嘴唇紧抿。
“据我所知,并不姓肖。”半晌,小平湖缓缓说道。众人眼光又看向他,他的眼皮再次耷拉下来。
林謩以为这是他的习惯,但等了几分钟,小平湖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大家这才知道他真的睡着了。
程立过去,把小平湖背上身,将他送回客房。程立宽厚,小平湖挂在身后,像一只破旧的布袋。
“去睡吧。”大伯父进屋后,大伯母对林謩说道,一边收拾桌上的茶碗。
林謩要帮着收拾,大伯母将她的手轻轻隔开,“不用。”
大伯母利索地收拾,脸上没有表情。林謩只好点点头,说,“那我先去睡了。大伯母晚安。”
-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