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与死的距离

生与死的距离

作者: 养猫人依若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07:30 被阅读9次

    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让我很受触动,类似的案例身边不是没有,同事的女婿听说就是感冒发烧一个月就走了,还有附近某位孩子的妈妈,但是从未如此详尽的了解这么多

    我们总以为自己知晓很多,对小事不拘一格,之前我甚至觉得感冒了戴口罩的人是一种矫情。现在,真如作者所说,人家是矫情,可是矫情总比最后躺ICU好。

    1

    感冒是大事

    我们已经习惯了感冒的小打小闹,身边几乎每个成年人都对感冒不以为然,先自己扛,扛不住才去买药或者看医生。自己给自己开药方,买药,煮姜丝可乐喝。

    我其实知道感冒有很多种,一种方法甚至以一种药不一定适用每一次感冒,特别是病毒性感冒,但是我自己仍然不够重视。

    只有孩子生病了我们才略微重视一些,想到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差,一个孩子能够平安度过十岁前的日子,不住院,是多么难得。

    数据对于我们来说永远只是数据,流感死亡多少人,比例多少,看得多了,甚至都可以记下来,可是仍然不够震慑人,大家依然轻视流感。前两个月很多孩子感染流感,我们家也未能幸免,闺蜜一家三口都感染,反复发烧是最头疼的,还好那段时间医生都比较谨慎,社区医生见两天治疗无效,马上通知到上级医院确认是否为流感,抽血化验,居然都没给打针,开了抗病毒的药,吃了几天才好转。后来咨询医生,打流感疫苗是否有效,因为有其他孩子打了疫苗没得流感的,也有打了疫苗还得了的,医生说流感病毒很多种,而且总在变异,疫苗不能抵抗所有的病毒,意义不大。

    2

    过度治疗

    一直觉得过度治疗是有钱人才会做的事,如作者所说,如果没有钱,可能连ICU都进不了,好的医院不光要钱,还要关系,别说ICU,普通床位都不容易排上。

    可是去排队花钱受罪真的是病人的意愿吗?

    在得了大病之后,要求治疗的很多,人终究都是惧怕死亡的,所以愿意去受罪,只要能活命,付出任何代价都愿意。

    同学的大伯是中医,平时特别注意养生,身体也很好,可是在五十来岁时还是得了直肠癌,刚开始病人自己非常乐观,要求做手术,因为小有名气,觉得身体底子好,自己又是中医,会调理,并没有觉得是不治之症,在第一次手术的时候还躺在病床上开药方,让家人配药,然而癌症手术也是很痛苦的,同学说她大伯当初的乐观让他坚持下来,承受了很多治疗的痛苦,但是事与愿违,手术并没有让他康复,他依然没有被打倒,不放弃,要求二次手术,结果可想而知,病情的严重性是超出他们预期的,后来直到去世,病人在身体上都承受了极其大的痛苦,或者说折磨,去世后的身体没法看。

    同事的妈妈得了食道癌,辗转治疗多日后,人已经瘦得不成样子,连手术要求的体重都达不到,却依然坚持手术,在医院打了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营养针(原谅我忘记了那个针叫什么名字),勉强达到标准,就做了手术,手术后半年就去世了。

    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同样是食道癌,在家里保守治疗和照顾,大概坚持了一年左右,后来还没到那一步,突然倒下的,也算没有承受太多的痛苦,都没在医院打一针。

    对于老人而言,何尝甘心生病去世呢,不是对死亡的畏惧,而是对未来生活有期许和不舍,不甘心就那样被病魔夺走生命,确诊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老人心里何尝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但是并没有坚持去医院做手术之类,也是对医院有惧怕的,我们的祖辈和父辈,对医院比较排斥,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进过医院,如果因为晚年突然病重去医院治疗,他们会更恐惧,心理上是无法放松的,医院是个冰冷的地方,手术刀,治疗仪器,都是冰冷的,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置身在自己无法掌控的地方。

    我不赞同过度治疗,我觉得一个人哪怕得了不治之症,也是应该保持好的状态,至少是有足够的尊严,有选择的权利的,不是镇定剂一打,就任由医生和家属做抉择,有些事情病人也是需要参与的,毕竟接受治疗的是病人自己,他能承受哪种方式,能承受多少,他自己最清楚。

    昨晚在群里大家聊起这篇文章,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个年龄相仿的老师,她说曾经被误诊为不治之症,马上背起包跑去拉萨玩,钱玩得差不多了,回来才知道是误诊了,我想她一定也是不愿意躺在病床上等死的,如果一个人在有知觉有意识的情况下,生活无法自理,同时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一分一秒都是煎熬,明知道治疗无望,还要承受这些,留下残破的身体,想想都觉得无法接受。

    3

    临终关怀

    以前看过一篇关于人临终前的调查,说人在临终前,甚至刚停止心跳的时候都是还有意识的,所以那个时候家属说的话,做的事他们都能感受到,而且在那个时候,给他盖的被子都让他觉得重到难以承受。

    这也说明了一个人在离世前是希望没有痛苦的。如果可以,更应该给他平静和安宁。

    爷爷去世前的几个夜晚,摸到他冰凉的手,我不甘心,也不愿意相信他的手会变冷,即便那是临终前的正常现象,我不停的换热水袋,想给他捂捂手,给他盖厚厚的被子,现在想来,他一定不喜欢,甚至觉得难受吧。

    那几个夜晚,因为家里只有我和妈妈,奶奶,附近的邻居老人们都到家里来陪着,说是陪着,可是却说着一些人去世之类的话,甚至还劝我不要离爷爷太近,说怕呼吸到去世的人之前的那口气,对身体不好,我感激他们的陪伴,却对他们的做法很反感,人还没走,而且我坚信爷爷在那个时候一定是听得到的,他一定很难过,我告诉那些老人,这不是别人,是我爷爷,我不怕会怎样,也相信不会怎样。

    死亡从来都不遥远,没有人不害怕,可是还是要面对不是。

    4

    生与死的距离

    很多人看了那篇文章,说要买保险,的确,大家都想给自己多道保障,让自己在疾病面前多些希望,对于一般的疾病,这个想法毋庸置疑。疾病千千万,我们没办法预料,给自己多点选择,给家人一些保障,是值得的。

    生和死,从来都是一步之遥,很多人经历过劫难,所以更加珍惜,活得积极向上。有的人提前写好遗嘱,交待好各种密码。

    死亡这件事,谁没有考虑过呢,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个先到来。

    有时候想冥冥之中像有预感一般,幺妈去世前的一段时间,我爸做梦,说感觉不太好,还特意打过电话关心,幺妈那段时间也像变了个人,买衣服,自拍,打扮,都是平时不做的事情,甚至特意跟幺爹交待了存折卡和密码,人走后,幺爹还拿着手机翻着幺妈自拍的照片,幺妈的手机里,也还有她发给亲属的自拍照。

    我有时也会想,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写份清单之类的,除了几个常用的密码,有的我自己都不记得,总是用的时候要找回,还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只有我自己经手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那么多准备的,有人说,如果生命只剩最后一天,一定要好好珍惜,也有人说,如果生命只剩最后一天,哪里有心思认真过,只会咒骂这个世界。

    我想,如果把所有的生与死都当作是一场不再见面的离别,如同电影《寻梦环游记》里一般,他们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只要不遗忘,他们便一直都在。宁愿想念,也不悲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与死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os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