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她是一个叫峰的女人。
在90年代,这个名字非常少见。常见的名字是,娜,娟,莎,丽,燕,珍,玉等等。
她叫峰。男人名,和大堂哥一样。以前,娃们取名,不允许取和长辈一样的,避讳。为此,两家人还吵了一大架。吵归吵,吵完还是叫峰。
她上面有个姐姐,叫方。中间其实有个二姐,但是被送了人。二姐送给舅舅家,从此就是表姐。
她出生了,父母给她取名叫峰。
这个名字,从字面上看,的确看不出是个女孩的名字。以至于上学的时候,老师也常常把她误以为男孩。“XX峰,同学你起来回答。”谁知道,站起来的,是个清秀又机灵的小姑娘。
峰的父母,以卖菜为生。他们在离家不远的山腰上,有一片菜地。种的无非是常见的圆茄子,西红柿,青椒,豆角。夏天的时候,也卖草莓。他们总是起早贪黑,拉着一车菜,赶到集市上去卖。卖剩下的,歪瓜裂枣,回来分给乡邻们吃。乡亲们一边吃,一边也背后说闲话:人家老何都是摘了新鲜菜先给大家送,她倒好,净分些卖不出去的歪瓜裂枣。谁缺她家这一点东西?
说归说,下次分的时候,该要还是要。
峰的母亲是个强势的三角眼女人。三角眼,据说不好搞,心思坏。峰母名素,是个精明的女人,比男人还要能干。在那个时候,这样的女人很少见。峰家有一辆小三轮。别人家都是男人开车载着女人和孩子。他们家反过来,素开车载着她男人。一路从村里过去,人们指指点点:呵,你看,女人开三轮,男人坐后头!哪有这样的……
因此,峰母在街坊四邻里口碑也一般。
往常都是女人伺候男人的。男人出门干农活,或者打工,中午回来以后,女人已经把饭菜做好,端上桌。中午是一碗捞面条,一碗面汤。晚上则是一碗大米汤,或者面疙瘩汤,几个大馒头,两份小菜。孩子们早早放了学,坐在小板凳上,趴在大椅子上,乖乖写作业。没电的时候,点上煤油灯。孩子写完作业,两个鼻孔也熏黑了。
女人做好饭,热着,收拾完家务,再看着孩子们写作业。等到男人回来了,再一起动筷。
峰的家庭却不是这样。
素,从来不起早做饭。她起得很晚,等峰父做好早饭,再端到床边。吃完饭,嘴一抹,老三端着碗去刷。
峰父排行老三。村里人管他叫老三。老三木讷实在,话少。在家里经常做饭,做家务。
村里人,蹲在路头闲扯的时候,一边努着嘴,替男人埋怨着峰母的不贤惠:哪里有让男人做饭给女人吃的呢?一边,回到家,又嗲自己的男人:你看人家给老婆做饭吃,啥时候你能做饭给我吃?男人点根烟,吼道:那是什么女人,你要跟她学?瞧瞧老三那没出大息(没出息的意思)的样儿?!
老三是个忠厚老实的男人,是弟兄们踏实的哥,弟,是女儿们慈祥的父,是孩子们慈爱的叔,伯。老三实在,没脾气,能干。夏天里,打麦收麦晒麦,老三带个草帽,光着脊梁,脖子上挂个粗布毛巾,在日头下没日没夜地干。脖子晒得发红。一年两年,年年如此。老三像一头温顺而有力的山羊。
老三和素,勤勤恳恳,种菜,卖菜,种草莓,卖草莓。一分一毛,口攒肚赧(形容一分一分抠出来的,方言)。
素非常会过。精明到什么程度?家里过油(做油炸食品),一定等晚上天黑。为啥?因为白天总有人串门。谁去家里,不得拿着油食让让人家?但凡家里吃好吃的,一定等天黑。天黑家里没人去,也不用给人家让。
村里谁家孩子结婚,乡邻们都要端碗饺子给人家送去,以示贺喜。然后那家人再回礼,儿子结婚是回一箱方便面,闺女结婚是回一捆麻花或者糖饼。素送出的饺子,一碗饺子,半碗汤。撇去汤,饺子剩小半碗。
素因为强势,爱占,和妯娌们关系都一般。老三倒是和和气气,对兄弟们,街坊邻居,村里人,都很和善。所以村里人见了老三,客客气气。见了素,话就少。
相当于他们是生了三个闺女。中间鬻了一个出去。剩了两个。
老大方方,都说脾气像老三,忠厚实在。老二峰,说像素,刁,难弄。
方方学习还可以,考上了高中,后来去武汉考上了一个地质大学,毕业后好像还做过一阵勘测的工作。那一年,方方工作回来,穿着转色的红棉袄,非常时髦。后来方方就嫁了人。在冬天的腊月,嫁到了温县的一户人家。女婿给方方买了三星手机,金项链。
大女儿出嫁,房子还没翻新重盖,父母很愧疚。峰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瓶瓶罐罐,都擦拭得发光。姐姐嫁人了,姐姐是她非常崇拜的人,因为姐姐念书好,考上了大学。她把姐姐的书本,笔记本,全都小心翼翼地珍藏了起来。
方方出嫁那天,素和老三包了三辆大巴车,载着全村人去吃席。
峰作为伴娘,穿着紫色的裙子,一路上照顾着姐姐,很是操心。
一路上,车子从娘家所在的如意镇,开到温县的村子,越走,越凄凉。如意镇,本地有大石化厂,所以还算有钱,本地人有一丝优越感,大家都盖三层小楼,家家户户都有大汽车。
车开到温县的村子,下车,看着一排排房子,门口是砖墙,有的贴瓷砖。进门,院子是土墙。圆圆的席桌,就摆在屋子,院子。
娘家去的村里人,一边院子里走着看着,一边小声感叹,那么好的闺女,咋嫁到这么穷的地方!
能说会道的司仪主持着,拿新娘子新郎打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新郎新娘表演完节目,给老人行礼。老三和素,哭的眼泪汪汪。峰在一边,默默擦拭着眼泪。
然后就开席。
嘟哝归嘟哝,该吃吃,该喝喝。素能干,婆家找的大厨手艺也不错。席薄吃馍,席厚吃肉。肉菜多,这席也算厚。虽然是坐在土院子里吃,倒是吃得挺满意。
吃完十热炒八冷盘,然后是甜米饭,滚蛋汤。本地席桌,最后一道是甜汤圆,或者鸡蛋汤,人们打趣叫“滚蛋汤。”喝完滚蛋汤,就该滚蛋了。
回去的路上,大巴车上,孩子哭哭睡了。女人们还是一路走,一路嘟哝着,那么好的闺女,咋嫁到这么穷的地方啊!
姐姐出嫁了。峰就在家里陪伴父母。
峰,成绩一般。但是到初中,峰留了一头长发,及腰,很美。她穿着带领子的白色连衣裙,骑着女式自行车,幽幽地进校园,长发飘飘,像个仙女。
然后,马村的一个富二代,小伟,跟她谈起了恋爱。小伟向来是混社会,谈恋爱,长得很帅,像《十八岁的天空》里的石延枫。
他们谈了恋爱,在学校很出名。连带着,连峰的堂妹,果果,在学校里,一说峰是姐姐,其他混混也不敢惹。因为都知道峰是小伟女朋友。
谈了几年,分手。小伟不知所踪,可能又喜欢上了别人。峰则去了一所职高。
在职高里,峰因为长得漂亮,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组织节目,表演节目。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方方结婚的时候,峰也已经从职高毕业了。
素和老三,和峰说,家里确实没啥钱,还想翻新房子,给你结婚用。你是要招家的。(招家:没有儿子的女儿留在家里,女婿倒插门)你去打工吧。
于是,峰下了杭州打工。中间,也去横店影视城,当过群演。
峰桀骜不驯,脾气很犟,跟大伯吵过架,断绝了关系。但是又很孝顺,跟大伯吵架,也是觉得大伯欺负自己爸,所以骂亲大伯“你坑兄害弟,不配为家里老大。”这场骂架的起因无从考证,但是这场骂架在村里很出名。从此他们两家不来往。
后来峰去福建,遇上了小赵。小赵是个老乡,圆脸,矮个。轮长相,没有峰谈过的对象帅。
不过,小赵家儿子多。而且小赵愿意倒插门。
所以,他们结了婚。
婚后,峰和小赵,继续在福建打工。俩人够勤快,也开了食堂。过年时候,开车白色大SUV回村,好不拉风。素和老三,心愿也算了了。
只是,也不知道是风水原因,还是啥原因,峰一连生了两个娃,都是闺女。村里人说,人家院子都是坐北朝南,只有你们是坐南朝北,阳气不足,阴气旺盛,阴盛阳衰,所以你家女人厉害,也不生儿子。
素和老三倒没理会,老院翻新成楼房,也还是坐南朝北。
峰的两个女儿,一个跟妈姓,一个跟爸姓。后来小赵去了省会打工,峰自己在家开了个家政公司,当起了老板,又买了一辆黑色SUV,更拉风了。
素和老三,虽说没有儿子,没有外孙,倒也扬眉吐气了。
谁说女儿不如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