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两次高考。
第一次高考,那会年龄小一岁,有些莽撞,有些懵懂,经历了不少波澜和感动。
我记得两首歌。6月11日,那是个周一,中午课间的时候,广播里说,同校初三的学弟学妹们已经中考完毕,送高三的师兄学姐们一首歌,祝大家考出好成绩。然后,大喇叭里就响起了吴奇隆的那首歌,《祝你一路顺风》,同学们都听的很沉醉,我也一样,那会还有万丈豪气,虽然前途未卜,我们都没有什么目标,不知道能考多少分,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大学。
第二首歌是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那是我们考场在考试结束后喇叭里放的歌。当时考的并不好,阳光确实有,七月的阳光很灿烂,但是心情一点都不好,糟透了,我拒绝了父母的陪考,即使父母非常希望去考场外面等着我。
作为县城里最好的学校,我们那个学校可以说是承载了县里头很多很多家庭的期望,但是那一年,学校高考考的并不好,江苏省高考第一次实行小综合,分文综和理综,整个高三本科录取率在那几年是最低的。我也没有考上,原以为路在前方的自己,突然发现,所有的路都断掉了,即使是有心理准备,在7月25日我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数之后,还是忍不住的腿发抖。当天我就决定复读了,因为那会农村的孩子除了读书,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像样的出路。
今天看抖音上说北京、上海、天津的谁简单模式,然后还有困难模式什么的,说到地狱模式,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江苏省。可能北京上海的同学们觉得委屈,北京上海想上清华北大复旦也很难啊,哪有什么简单模式。但是我能理解地狱模式的真实含义,地狱模式说的不是尖子生,是对普通考生生来说的,你知道普通考生是什么意思吗?就拿我那个02年的高考来说,520分,530分,你连二本的上不了,你只能去上专科,你知道你480分、490分能上什么吗?你只能上二专,你连一类专科都上不了,这个分数你在其他省呢?而且,在北京考520分和在苏北农村考520分,那难度还是不一样的,不说硬件条件,师资水平、信息获取都完全不一样,苏南的考生,经济好,条件好,甚至连出题的考试出题的老师都是苏南的高校和名牌中学的,苏北一个出题的老师都没有,当时老师通过自己的同学要试卷,这样才能有不同的试卷给学生练习。
我们很多同学非常的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呢?我记得我们当时六点早读,我一般五点二十起床,五点半到班里。有一次起的特别早,我四点半到教室,班里早已点起了一片蜡烛,我大概数了数,至少有15个人在点蜡烛学习,你知道这15个人里,有多少人最后考上本科了吗?大概一两个,他们大部分属于我说的那些考520分的,也不是天赋不好,那个分数也不能说成绩不好,但是就是上不了本科。这里也不是贬低专科,专科当然也能出很多人才,甚至有很多超过本科,但是我们说的是普遍现象。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学历的差别还是表明了普遍水平的差别,毕竟受教育和学习的时间更长。
2016年江苏减招的风波中,很多公务员都去了,记得有一位爸爸说,孩子,我知道我的身份不适合去,但是我不想在你心中是一个遇到不公平逆来顺受的形象。为什么会反响那么大,江苏省2001年就35万高考考生,大批优秀的孩子只能回家种地,对,那会还不存在打工和做生意这一说,自己创业那更是痴人说梦,所以不是去象牙塔就是回家种地,一点都不夸张。可能对大多数江苏人来说,与全国各省公平的享有这个国家给予实现梦想的机会,应该就能满足了吧。
经历了第一次的高考失败后,我已经将我的第二次高考安排的毫无破绽,感觉当时就算是三体人入侵地球都不能影响我的考试。爸妈也过来陪我好几天,当时又拉肚子又高烧,但是7月6日(我们是最后一次7月高考)都好了,我还理了个光头参加考试。也是不惊不险,虽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因为估分失误,那会还是分数出来前填志愿),既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发挥失常,分数和平时考试差不多。最后阴差阳错去了一个四川成都的大学。
读了四年大学,感觉有些荒废,但也没有特别荒废,除了青菜里那个花椒种子吃不惯以外,其他的,都还好!
希望今年的考生们都能读自己理想的大学,还是得有点梦想,趁着好时代的东风,去实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