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多方压制内部信心不足的双重冲击下,今年我国的经济恢复增长不如预期。各地政府不遗余力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之间的竞争,乃至深度“内卷”。“招进来”要察营商环境,“留下来”也要看营环境,“长起来”更要靠营商环境。可以说,营商环境优劣决定着招商引资成效。在更广泛意义上,营商环境优劣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内生动力的强弱,也是经济能否真正良性恢复增长的最关键因素。
什么是营商环境?政策上理论上有各种探讨,甚至有专门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但我以为最直白的、浅显通俗的检验标准,便是有没有赚钱效应?换句话说,营商环境的核心是要有“赚钱效应”。
投资主体决定是否到一个地方去投资,首当其冲考虑的便是能不能赚钱。不赚钱,他为何而来?来做慈善 ?来实现其他的意图?来标榜炫耀?在正常的投资行为中,在正常的经济现象里,这些都应排除。投资主体来投资就是为赚钱而来,如果不是为赚钱而来,地方反倒应当多加甄别,尤其是一些涉及敏感事务的地方。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地方政府在打造营商环境的时候,就应当把重心放在:一要让投资主体赚到钱,二要确保其赚到的钱不会因人为因素而“打水漂”,三要再进一步以比较稳定的现实形成持续稳定的预期,激发出其内生的再投资意愿和行为,最终形成“商招商”“资引资”“钱生钱”“共得利”的良性循环和共赢格局。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系统工程,很难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方能成就气候,成为投资主体竞相涌入的投资目的地。
网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