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昨天讲的记忆力的重要性,今天就开始讲记忆力这个孩子非常宝贵的财富,是特别需要小心呵护的,这里面主要就是讲解了关于死记硬背的害处。
在儿童还处于低幼的时候,适当的采用一些方法来让他们背诵内容,也许还是可以操作的。幼童对这些文本的理解可能本身就有些困难,同时他们幼稚的思维也可以直接去背诵现成的。
只不过随着儿童的年龄和思维的发展,他们就能再用这种方法教育了,首先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就不能再那样的直接,不触发思考的背诵,最终就是把孩子的大脑放置在很僵化的地方,长此以往我们的儿童就会变得过于书生气质,而不会变动。【书呆子】就是形容这样一类人。
知识本事本来就有许多变动可商榷的东西,简单的背诵并不能是这一切都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大脑记忆的不稳定性,如果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话,今后忘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就像我在上学期间学习过很多的数学知识,那些知识早已经忘记了。更不幸的是,由于没有跟我的生活和生命产生链接,他并不能对我产生什么实际性的影响。南明的数学我并不够了解,从初步了解的情况来看,应该是从思维上解决数学的公式,引导孩子了解到公式是如何产生的,从而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这样的方向是正确和明确的,只不过执行起来就是很困难。
这里面提到了材料不同,对待的方式不同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没有精确要求的课外阅读书籍,是不会有背诵的要求的。反而会在读过之后留下很多东西在潜意识里面,一旦脑海中留下更多这些记忆,再面对需要我们记忆的教材,就会容易许多。
这时候已经不是死记硬背了,它已经建立了一个知识库,再加入新的内容去理解,会轻松很多。
不需要背诵的无意识的内容,与我们有意识需要记忆的内容,这中间的比例是需要作为老师自己把握和拿捏的,我们对于点燃孩子的激情,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去翻阅老师推荐的书目,主动的愿意再去读几遍,这是最具有煽动性的。
就我的个人成长经验来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确实是能够更长久,也更容易深入到内心的深入。在多年以前学习英语的时候,我在感叹句:what/how之间的选择永远都是:傻傻分不清楚。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发现,what是什么的意思,是用来修饰名词的,how是怎样的意思,用来修饰形容词的。我才终于不会在这两个词的用发中迷失方向。要知道,在这之前,我尝试过背诵记忆例句,总还是在做选择题中做错。
观察中也确实发现,成人与孩子的记忆力差距很巨大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是无法通过单纯的死记硬背来解决记忆的目的,因为那样几乎就是无效的浪费。而女儿在幼儿园年龄段的时候,就可以毫无障碍的在朗读百遍之后就顺利的背诵了【论语】。
如何巧妙的利用好他们年少时这一段最好的时光,让他们多记忆一些美好的内容。只是在执行的方法上面,是一个需要深究的另一个话题。
网友评论